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北宋拍电影

第180章 竹竿练球

我在北宋拍电影 孤鸿独鹄 2486 2024-11-15 09:01

  竹竿原名尚德全,郑州人氏,家中就他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

  自己带的一班子兄弟也跟他差不多,都是一群苦哈哈。

  好在竹竿心思活络,肯替兄弟们找活路,多年下来,也在老家闯出了一些名堂。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一伙人不小心得罪了一个世家子弟,在郑州这片地方,瞬间就没了他们的立足之地。

  万不得已之下,才来到汴京打算混口饭吃。

  …………

  “老大,你去试试呗,反正试试又不要钱。”

  秀才不停的劝说着竹竿,在他的思想里,戏不戏子不重要,能填饱肚子,吃上好的,穿上暖的才最重要。

  秀才是个被人遗弃的私生子,连自己的爹妈是谁都不知道。也就是从小跟着竹竿一起厮混,这才活了下来。

  他们一伙子人,各个都是苦哈哈,所以秀才很明白,如今的世道,有钱才能谈上别的。

  其实秀才原本想过去当戏子,可是一来舍不得竹竿跟阿牛这群兄弟,二来嘛,他也没什么门路,不知道该去哪儿当戏子。

  其他弟兄们也都愿意让自己的老大去试一试,竹竿拗不过他们,只能答应第二天去看看。

  竹竿还真对得起他这个外号,当何墨老远看见这个高出周围一截的人时,就决定录取他了。

  最后一量,竹竿足足有七尺高。七尺是多高?将近两米。

  以宋朝人均一米五的身高来说,竹竿已经是巨人了。

  何墨自己的身高是181,而竹竿站在何墨身边都高出一个头。

  “好一个七尺男儿。”

  何墨笑着拍了拍竹竿的肩膀,跟他打了声招呼。

  “东家好。”

  竹竿现在脑袋还是发愣的,这就好了?自己这就能混上每月三贯月钱的工作了?

  原本身高带给竹竿的是困扰和嘲笑,不过现在倒好,应祸得福,被何墨带到了篮球场上。

  看着手上的篮球,竹竿犯了难,这是个什么东西?

  “东家,这东西小人不会耍啊。”

  “没事,我教你。”

  跟竹竿一起的,还有七个被何墨选中的高个子,一人拿着一个篮球,观看何墨的表演。

  右手把握着节奏,身体放松,将篮球轻轻托起。

  助跑,起跳,再次打板不中,一气呵成。

  “就你这样的技术,也好意思教别人玩篮球?”小方盒子的吐槽永远来的那么及时。

  “咳咳。”饶是何墨这样的厚脸皮,此时此刻也有些把持不住,低声咳嗽缓解尴尬。

  竹竿突然明白了什么,当即说道:“哦,是要将球打在板上,不能进中间那个框,对吧。东家?”

  不说还好,被竹竿这么一说,何墨的脸色难得红了起来,止不住的低声咳嗽。

  “咳咳,不是,刚才那是错误示范,现在你们看仔细了。”

  一定要进,一定要进……

  何墨在心中给自己打气,脚步也稳健了许多,手感更加柔和,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当初大学打篮球的时候。

  “哐当。”

  进了,虽然球在篮筐外转了一圈,可还是有惊无险的进了。

  “看见没有,就这样把篮球投进去,会吗?”

  竹竿再一次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篮球,原来是要把它扔进去。竹竿试着学何墨的样子,往篮筐上一扔,可惜没进。

  “哈哈哈,没事,你们多练习练习,篮球这东西不可能一开始就会的。”

  这几个被何墨选中的高个,开始照虎画猫的练习起来。这群人里也就竹竿的天赋不错,在试了几次之后,竟然能学着何墨的样子,来了一个三步上篮。

  进了。

  “啧啧,看看人家,那才叫天分。”

  小方盒子留下这么一句话后,立刻消失不见。

  何墨想怼回去也没地方,只能沉着脸看这群高个子练习。

  半个时辰过后……

  “行了,都休息一下吧。”何墨拍了拍手,示意其他人都过来:“篮球一天是学不会的,都先回去,后天辰时二刻来这里。”

  人群散去,唯独竹竿留了下来。

  “还有事?”何墨问道。

  “东家,小的这边还认识个高个,不知东家还缺人吗?”

  “你还认识一个高个?有多高?你这么高吗?”

  竹竿认真的想了下:“东家,那人跟我差不多高,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人是个昆仑奴。”

  昆仑奴?何墨自然知道在宋朝昆仑奴就是东南亚一带的黑奴,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黑人,会和宋人搅合在一起。

  现在可是宋代,虽然不及辽国那边国力雄厚,但也能称得上众国来朝,披靡四方的存在。

  黑人跟白人这两个人种,可入不了宋人的眼,运气好一点的当个番商随从,运气不好的,那就是奴仆了。

  不过话说回来,何墨并没有什么种族歧视,答应了让竹竿带上他的朋友一起来。

  “行,后天一起过来看看。”

  “多谢东家,多谢东家。”

  “别谢的太早,要是不行,他跟你一起辞退。”

  竹竿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应该的,应该的。”

  等竹竿回到那间破屋时,自己的兄弟们都在等着自己。

  “老大,怎么样?”秀才笑的很开心,自己的老大能去这么长时间,应该八九不离十。

  竹竿笑着点头:“妥了。”

  “太好了,这下有好活计了。”

  一群兄弟围了上来,都替竹竿高兴。

  要说这工作就只有竹竿一人被选中,他们却一同开心。

  那是因为这群苦哈哈一项都是相互扶持,竹竿这每月三贯的月钱都会用在大伙需要的地方。

  有时候是秀才进了府做工,有时候是阿牛攀上了工匠的活计。大伙都你花我的,我花你的,这么挺过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同心齐力,这群苦哈哈才能在汴京城活下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