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之天子归来

第150章 帝王心术

大宋之天子归来 姬树人 3490 2024-11-15 09:00

  姬云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才刚刚与孙灵灵成亲,正是甜蜜恩爱的时候,可自出来以后,孙灵灵不在他的身边,姬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

  姬云不想再汴京待下去了,他决定要尽快面见宋仁宗赵祯,向他辞行,并拒绝他的美意。

  这段时间姬云为了打发时间,一直都在为范仲淹建造书院。

  如今书院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而范仲淹的儿子们也从姬云这里学到了许多,譬如数学、经济、政治等等。

  是夜,姬云来到范仲淹的书房,与范仲淹开始商量面见官家一事。

  “希文先生,可睡了吗?”

  书房里,范仲淹点着灯火,书写什么。

  听到姬云的声音,范仲淹将笔放了下来:“子歧可是有什么事情?”

  姬云轻轻推开了门,向范仲淹微微行了一礼道:“这么晚了,来打扰先生,实在抱歉。”

  范仲淹倒是不介意的,直摆手道:“子歧,何必如此客气,你学问、见识皆远超于我,况且你我颇为志趣相投,我也视子歧为知己,子歧何必如此呢?”

  姬云倒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范仲淹见姬云沉默寡言,便又出言问道:“子歧此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姬云想了想,一边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回去,家中还有灵灵在等着他。可一边姬云又觉得,自己就这么走了,好像又点对不起范仲淹的这些日子的照顾和关爱。

  不得不说,范仲淹这些日子,对姬云可是掏心掏肺的,姬云在开酒楼缺少官方手续,皆范仲淹一手帮忙的,不仅如此姬云的香水作坊,也是他帮忙这才开起来的。

  如此矛盾之下,姬云实在是开不了口,向他告辞啊!

  范仲淹看出了姬云为难,便直言问道:“子歧,可是来向我辞行的?”

  姬云微微一怔,只能点了点头。

  范仲淹叹了一口气:“可惜了,可惜了……”

  “希文先生,可惜什么?”

  “子歧如此大才竟然不用为我朝廷效力,实在可惜了,呜呼哀哉,我大宋的百姓不知又要苦熬多少日子了……”

  姬云脸色一红,竟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

  片刻之后,姬云还是向范仲淹说最后离开汴京的时间,并且还向范仲淹表达了这些日子照顾他的深情厚意。

  姬云走后,范仲淹连忙写一封奏折,给宋仁宗赵祯,告诉他,官家别玩你的帝王权术了,人家要走了。

  赵祯收到了范仲淹的奏折后,心想不能啊!

  按说,这些套路,用在其他的臣子就很好,怎么就沦到姬云姬子歧就不行了呢?

  原来,宋仁宗赵祯知道要让姬云这等大才,为朝廷效命,就必须要收服其心,而越要收服其心,就必须要先打压他、冷落他,让他在心里时刻猜想,是不是,自己的那里做不得不好,或者说自己那点本事官家瞧不上之类的。

  等时机差不多了,这个在施恩,表达自己对他认可和信任,那么姬云姬子歧一定会感恩涕零,被他折服的。

  可万万让赵祯想不到的是,姬云姬子歧要走了。

  这不仅让赵祯在心里猜测,姬云姬子歧莫不是想以此逼朕诏见他?

  可按范仲淹奏折中说的那样,姬云姬子歧根本上没有那个心思,又或者说人家更不想当你大宋的官。

  你根本就留不住他,姬云姬子歧是一个纯洁如白云的般的人物,人家根本就不会你大宋玩的这心机。

  况且他的思想太过天马行空了,恐怕就算为官了,也会平白惹人算计。

  赵祯看到这里,心中不仅一颤。

  希文变了,又或者说,如今不在朝廷为官的范仲淹竟然把那些人算计、心性全部看透了。

  赵祯微微感到一丝欣慰和自嘲,这还是自己那个认识的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范仲淹吗?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姬云姬子歧要走了。

  当夜,宋仁宗赵祯决定不玩什么帝王心术了,在玩下去,人才就跑了。

  赵祯连忙写下一份旨意,明日召见姬云,自己亲自挽留他。

  这天夜里,赵祯失眠了,他很是心烦意乱,一边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大才,一边又是自己作为大宋皇帝的面子,这让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姬云也失眠了,不过,他倒不是担心自己无法离开,而是觉得自己这样做,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地,而不顾整个民族真的好吗?

  虽说,姬云不一定有力缆狂澜的能力,但是他的良心告诉他,自己该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做些什么,至少也要为他们努力努力才行。

  抱着这个决定,姬云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便开始了,写写画画。

  不管他们相不相信,姬云决定自己还是要做些什么。

  对于一个生活大宋的人来说,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万贯家财,妻妾成群?

  错!是做一个读书人!

  做大宋的读书人,简直太幸福了。

  南北两宋人人尊儒,别管你学的好,学的坏,只要你读书,那就是高人一等,走大大街上都倍儿有底气。

  这是一个不看脸,不看贫富,不拼爹,只重文教的时代。一个老童生胜过一群俊后生,穷秀才比富财主更有地位。

  而且,读书读的好,一旦高中进士,那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进士,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甚至是整个大宋朝的终级梦想。

  士大夫阶级是仅此于皇权的存在,就算你不当实权官,朝庭也会给你个闲职,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就白拿工资。而且这个工资还不低,足够你花天酒地过完一生了。

  可是,平静下来的姬云,却对这个至高无上的殊荣兴致缺缺。

  在大宋做文官,不但工资高、福利高、地位高,更加变态的是,一但高中进士,那就算是拿到了免死金牌。

  宋朝不杀士大夫,终宋一朝,不管昏君,还是明主,竟然没杀过一个文官。这事放在别的朝代,简直就是不可想像的。

  在大宋,不管那些士大夫犯了多大的错,最多就是流放到边远之地继续当你的官,而且薪俸一分不少的照拿。

  近乎变态的恩宠,以至于大宋朝的文人都被赵家惯坏了。

  写个奏章骂你那算温柔的!

  朝堂上和皇帝正面硬刚,更是小儿科!

  一个不爽,追到后宫去,指着皇帝的鼻子继续喷的,也不是没干过。

  反正死不了,最多就是,皇帝实在看你不爽,把你打发出京。而且,因为顶撞皇帝而被贬出京,不但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被认为是大大的光荣,人人视之为骄傲。

  范仲淹就曾经因为顶撞上司,三次被贬出中枢。而三次为他送行的人都说了同一句话,“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可见当时的文官狂到什么地步。

  久而久之,文官胆子肥的没边儿,仁宗皇帝经常被包拯、唐介这些谏官喷得满脸吐沫星子;文彦博、韩琦这些宰相,更是时常顶得仁宗话都说不出来。

  大宋第一斗士寇准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就是和皇帝正面硬刚刚出来的。

  有一次,寇准向宋太宗汇报工作,太宗闲他絮叨起身欲走,寇大仙直接上去把太宗摁在龙椅上说:“不行,你必须听完再走!”

  这要放在汉唐明清,谁敢这么干?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比这更牛的事,寇大仙也干过。澶渊之战,真宗皇帝是寇准强拉硬拽上了战场的,寇准是连哄带骗加威胁,才把真宗送到了澶渊城头。

  议和的时候,真宗对前去谈价钱的曹利用说:“岁币百万可许。”

  意思就是说,花钱买和平,老子认了,一年一百万,不用回禀,你直接就可以拍板儿了。

  曹利用领命出了皇账,转过头寇准却对曹利用道:“超过三十万,我剁了你的脑袋!”

  这要是放在别的朝代,只要曹利用把这事跟皇帝一说,寇准脑袋就搬家了。皇帝说百万,你还敢有异议?这是大不敬,大逆之罪。

  但是.....

  但是曹利用怂了,真就没听真宗的,而是死咬了寇准的三十万没放。

  于是,就有了银十万,绢二十万的澶渊城之盟,换了北宋百年的边境和平

  比起明清的文臣不是诏狱构陷,就是夹着尾巴做奴才,宋朝的文官简直幸福的没边儿。做宋朝的官,不仅有权,而且有钱,更加有尊严!

  但就算如此,姬云有不感兴趣。

  许是没有彻底融入身为大宋子民的身份,姬云对于做大宋的官没有丝毫的感受,自然也不会像几人一样热血沸腾,大有皇帝一声令下,立即以死心全忠义的意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