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奉天靖难开始建立海外大明帝国

第2章 谈判

  大殿里一片哗然。

  “什么!我金陵城墙固若金汤,而城中尚有万余士兵。就算是几万头猪,这半天时间抓也抓不完吧!”

  “乃,乃是谷王和曹国公反叛,开金川门供敌军进出。敌军行进飞快,即将抵达皇城。”

  死寂,完全的死寂。

  没有人出声,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是一个死局了。

  朱文奎本打算借着杀徐增寿的威风先暂时威慑住其他的内应,再依靠金陵城这座坚城先拖住敌方一段时日,以待变机。

  没想到还没等这边的消息传到人家内应的耳朵里,人家内应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门献城了。

  “众爱卿可有何良策?”

  仍然是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皇帝已经完蛋了。要不是怕极少数的铁杆忠臣会起来拼命,恐怕当场就有人“劝退”今上,甚至帮着制造“意外”了。

  朱文奎看到自家老爹脸上肉眼可见的慌乱。

  自己只有一炷香的时间。

  只要一炷香的时间,敌军就要杀入宫内,届时无论什么谋划都将被粉碎。

  有没有什么办法呢?能活命的办法……

  在这一瞬间,朱文奎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自己未来的知识,想到了朱棣的性格和野心,想到了现在这副身体记忆里的那些流言蜚语。

  他意识到,自己离那最后的一线希望,已经越来越近了。

  突然,像是想通了一般,朱文奎眼睛一亮,面向朱允炆猛地下拜:

  “请父皇退位让贤,向燕王投降!”

  一句话,打破了朝堂的沉寂。然而不待众人有所反应,另一道声音紧接着响起。

  “陛下不可!不过一小儿,岂知君王死社稷的道理?受天命者为了天下百姓,失去了自己生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哼!天下百姓?”

  朱文奎嗤笑一声,看向发出声音的方孝孺。

  “不过是你们这群小人,凭着些所谓的大义,不但绑架了自己,还把自己的主子也绑死了。”

  “你……你……”

  方孝孺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急促地呼吸着,手正欲指向朱文奎反驳些什么,但是反应过来对方的身份,于是又强忍着怒气放了下去。

  朱文奎扭头,直直地盯着高台上自己的父皇。

  “儿臣朱文奎启奏父皇帝陛下: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王得兴师讨之’,是燕王之檄理也,故攻我以正朝纲。臣请杀佞臣,诛奸恶。然后陛下降燕,自放蛮荒,远国可以避灾矣。”

  “陛下,不可啊!陛下深孚黎民之心,万望坚守威严,从容就义!”

  “尔这贼臣,你这句话和让君王去死有什么区别!”

  朱文奎怒骂道,

  “不如尔说说,尔要怎么保全父皇!”

  方孝孺自知理亏,不敢再多嘴了。

  二人争执不下,于是目光低垂,紧张地等待高台龙椅上朱允炆的决定。

  朱允炆看向下面的两人,一个是自己敬重的老师,另一个则是自己宠爱的长子。

  他其实很早以前就下定决心,要学老师那般坚守道义,宁死不屈。然而此时朱文奎的劝说却令他发现,自己的内心,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坚定。

  仿佛过了百年,当打杀声已经靠近皇城的城墙时,大殿里终于再次响起声音:

  “准奏,依太子说的去做吧。”

  方孝孺不可思议,他有些不相信自己教导了数十年的学生会这样做。然而不甘心终究还是不甘心,方孝孺恨恨地看了一眼身边的朱文奎,随即领旨去准备了。

  朱允炆松了一口气,他深深地一拜,然后起身。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当燕王的士兵们即将打破宫城城门时,朱红色的大门正好开启,里面走出刚商讨出前往谈判的使者,而朱文奎硬要他们将自己带上。

  -----------------

  “燕王臣朱棣拜见太子殿下。”

  本来还忐忑不安的朱文奎瞬间松了口气。看来朱棣还不敢闹得太过火,至少弑君这种罪名他还是不愿意担的。

  朱文奎赶紧虚扶着打断了朱棣的行礼,反而自己干脆地跪下。

  “侄孙拜见叔公大人。”

  听到这句话,朱棣一愣,脸上伪装出来的假恭敬顿时消散了。

  再次开口时,语气已经变得柔和了不少。

  “侄孙来找叔公有什么事啊?”

  “父亲说,他觉得自己没能当好皇帝,使得四海动荡,自愧于朱家祖宗。希望叔父能接受皇位,令天下再次太平。”

  “哦?”

  朱棣眼睛一眯,语气再次冷静下来。

  “这么说,陛下愿意将位置让给俺了?”

  朱文奎深深俯身以示认可。

  “俺不稀罕这个皇帝位置,自然不会加害于陛下!”

  “万望叔公成父亲之愿,践皇帝位,保全天下百姓!”

  “侄孙啊,你就真不怕,等俺当了皇帝以后,会对你们父子做些什么吗?”

  朱棣却是冷笑着看向朱文奎。

  房间里似乎瞬间降了几个温度,令人毛骨悚然。

  朱文奎却不慌张,镇定自若的回答道:

  “侄孙不怕。父亲说了,他无颜再面对叔公,愿意全家自请前往海外,不再留在中原地界,也不可能会搅动天下时局了。”

  “海外?”

  这回倒轮到朱棣蒙了。

  “侄孙以为,海外土地广阔,藩国林立。若出海立国,必然不可能再度回到大明。且向海外转移藩王和罪臣,比起直接处以极刑,造成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

  “万望皇叔公成全侄孙!”

  朱棣微微一笑,表情彻底放松下来。这个“皇叔公”确实是叫到了他的心坎里去了。

  不过……

  看到朱棣还有些犹豫,朱文奎赶紧再添把火。

  “天下素知皇叔公之美德。皇叔公希望咱老朱家能一直强大下去,希望继承发扬太祖爷爷的事业。这不正是一个机会吗?海外固然蛮荒,然而未来发展尚未可知。若是此时投入一点资源,将来若是成了势,这不也将成为皇叔公永载史册的功绩吗?”

  朱文奎看了看朱棣面无表情的脸,摸不透对方的想法。他只好继续小心翼翼地说道:

  “咱太祖爷爷,不也正是因此,才去驱逐那些蒙元虏寇、复兴我神州疆域的吗?”

  说完,他就彻底伏下身去,等待命运的安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