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94章 刘伯温次子刘璟带回纪纲(求收藏 求追读 求票)

  自从担任吴王府长史以来,郭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从未懈怠,贸然开口让他辞任,难免伤了和气。

  朱高爔决心和郭铭谈一谈,却又难以启齿。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老丈人徐增寿不请自来,为他家宝贝闺女送物资过来,朱高爔忙不迭小跑着出去,笑脸相迎。

  面对女婿这过火的热情,徐增寿丝毫不敢大意,仍旧规规矩矩行礼。

  吃一堑,长一智。

  上次受辱后,徐增寿便长了记性,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

  谁知道女婿哪句话听出了毛病,又下令捉人。

  朱高爔向来脸皮厚,对于老丈人的敬而远之、保持距离,压根儿不以为杵,仍旧不屈不挠地献殷勤。

  要说老丈人真够意思,被绑的事没跟徐妙锦透露分毫,让朱高爔安然无恙地度过此劫。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朱高爔牢记在心,随时准备投桃报李。

  将老丈人请进屋,朱高爔亲自斟茶倒水,使尽浑身解数,嘘寒问暖,套近乎。

  “武定侯跟我大哥说,郭夫人思念女儿,担心大凌河住不惯,想让郭铭过去,兄妹之间也好有个照应”,徐增寿缓缓开口道。

  朱高爔闻言大喜,正愁不知如何开口呢,人家郭铭主动请辞,真是比及时雨还善解人意。

  武定侯郭英的女儿于洪武二十七年被册封为辽王朱植的正妃。

  朱植起初获封卫王,后来改封为辽王,封地在广宁,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后时,由于辽王府宫殿尚未动工兴建,因此暂时驻扎于大凌河北,同年九月开工,郭英奉命督造。

  郭英急于赶工,役使繁重,老皇帝担心催促过甚,将士苦不堪言,又唯恐高丽阴谋异动,伺机发兵。

  因而,一年半后,老皇帝下诏暂停工程。

  宫室尚未建成,辽王夫妇暂在大凌河附近扎营。

  在储位之争的节骨眼上,郭英提出让郭铭去北方边塞,远离事非,以图自保,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老皇帝踌躇未定,又怎能奢求他人不顾一切地鼎力支持?

  相比之下,老丈人的表现就难能可贵了,早早地把自家的前途命运跟吴王绑定到一起,朱高爔内心感佩不已,暗暗发誓,日后定会善待徐景彦。

  送走徐增寿后,眼见天色不早,朱高爔和朱有燉没敢在吴王府逗留,匆匆回宫。

  次日上午,朱高爔和朱有燉一起去乾清宫处理政务。

  朱济熺正在打点行装,准备返回封地,没再进宫掺和。

  老皇帝正在一名眼生的儒臣兴致勃勃地交谈,见两个大孙子进来,拉起朱高爔的小胖手,俯身问道:“爔儿,认识刘先生呢?”

  朱高爔顺着老皇帝所指的方向看去,此人四十多岁,又瘦又高,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双目炯炯有神。

  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在脑中搜索不到任何有关的信息,朱高爔不禁疑惑地望向祖父,这位倜傥不凡的文士到底是谁呢?

  “爔儿,刘璟先生是伯温老先生的儿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老皇帝慈祥地笑着介绍道。

  “陛下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刘璟自谦道,随即不慌不忙地向朱高爔和朱有燉躬身行礼,“微臣见过小王爷”。

  “刘先生,快免礼”,朱高爔抬手虚扶,快速开动大脑,查找相关资料。

  鼎鼎大名的帝师刘伯温,一共有两个儿子。

  长子刘琏性情颇类其父,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在出任江西右参政期间,遭到胡惟庸党人的胁迫,堕井而亡。

  刘璟是刘伯温的次子,比朱棣大十岁,通晓兵法,满腹韬略,当年温处叶丁香、吴达三叛乱,延安侯唐胜宗奉旨征讨,刘璟跟随出征,运筹帷幄,小试牛刀。

  唐胜宗凯旋班师后,在御前盛赞其才华。

  老皇帝高兴地称赞道:“真不愧是刘伯温的儿子”。

  从此,每年都让刘璟入朝拜见,刘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老皇帝爱惜他的才学,让他承袭诚意伯爵位。

  刘璟婉言谢恩,将爵位让给侄子。

  于是,老皇帝封刘璟为阁门使,随侍左右,纠劾百官缺失,不久擢升为谷王府左长史。

  刘璟此前去北方,提调肃、辽、庆、宁、燕、赵六王府事,这次进宫面圣,应是向老皇帝汇报工作的。

  “陛下,燕王殿下让微臣带回一名书吏,交给小王爷差遣”,刘璟恭敬地据实禀报。

  书吏?

  哪儿没有书吏?

  犯得着大老远从北平带来?

  老皇帝眉头微蹙,老四真是多此一举!

  “有劳了,刘先生”,朱高爔礼貌地道谢。

  刘璟忙起身还礼,简略介绍道,“此人名为纪纲,临邑人,曾从学于济阳教谕王省”。

  “王省,王省”,老皇帝念念有词,陷入沉思之中。

  “咱记得他,洪武五年考中举人,咱下诏让他免于会试,直接由吏部授官,他却要回家赡养父母”,朱元璋笑着点点头,“王省是至孝之人,他教出来的学生应该不错。”

  朱高爔深受震撼,久久无法平静。

  纪纲?!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朱棣的鹰犬爪牙纪纲!

  历史上,纪纲是在靖难之役中主动投奔朱棣,想不到提前出现了。

  “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朱高爔回忆着脑中的历史知识,分析纪纲的性格特点。

  胆敢扣住燕王坐骑,说明纪纲胆略过人。

  “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弓马娴熟,诡计多端,善于揣测人心,这些都是暗卫密探的必备素质,朱高爔不禁兴趣大增。

  暗卫行动过程中难免触犯禁忌,二哥的身份太过显眼,不可能充当背锅侠,否则燕王府、吴王府都得受其牵连。

  吴良和观童兄弟二人,只能舍弃一个,万一观童被朱允炆盯上,吴良绝对不能再出事。

  吴王府暗卫需要一位背锅侠,纪纲无疑最合适不过。

  历史上,纪纲是不折不扣的奸臣,臭名昭著,恶行累累。

  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用的坏人和没用的好人,朱高爔只能选择前者。

  时间紧迫,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正当老皇帝跟刘璟聊得兴起时,皇太孙朱允炆进到殿里,“祖父,孙儿听闻刘先生回来,特地过来看看”。

  刘璟才名在外,朱允炆怕是来抢人的,朱高爔抬眸,与朱有燉视线交汇后,很快分开。

  朱高爔继续分析与刘璟相关的史料。

  刘璟到了燕王府后,与朱棣闲坐对弈,他技艺精湛,才思敏捷,而朱棣不擅此道,连败下风,不免焦躁地问道:“卿不少让耶?”

  “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刘璟正色道。

  刘璟话里有话,答得相当不客气。

  朱棣只能一笑置之。

  刘璟虽才华横溢,但短期内收服的可能性不大,掏心掏肺地以诚争取,很可能得不偿失,索性暂时放弃,以后再寻机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