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第23章 交锋

  “孙孙啊,上官中舍人说,你在七夕唱的词是自己写的?”武则天笑容里带了一丝试探。

  李恒知道,自己已经没法藏拙了,只能坦然承认:“骆宾王七岁《咏鹅》,孙儿八岁了,算不得什么。倒是听说中舍人才女的名头,不晓得能不能看到大作啊?”

  你揭我老底,我刁难你,谁也别想好过。

  骄傲得像孔雀的宫装少女提笔,一首《彩书怨》信手拈来。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面貌寻常的上官婉儿骄傲地置笔,等待李恒崇拜的目光。

  李恒看了一遍,哑然失笑:“中舍人这是想嫁人啊!对了,好奇问一句,中舍人难道不应该穿官服吗?”

  上官婉儿被李恒的话打得措手不及,脸上掠过一丝惊慌。

  少女怀春是正常事,可她的身份不同,生死只握于天后之手,官身在天后眼里薄如蝉翼。

  要是没有李哲来信,上官婉儿倒也能坦然面对,可现在感觉就像干坏事被捉了现行。

  天后扫了上官婉儿一眼:“宣慈说得对,当官就应该穿官服,宫装不适合你。”

  上官婉儿跟李哲眉来眼去的事,天后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不想深究,却也没说揭过。

  男女之事,在大唐并没那么束缚。

  李恒评价:“中舍人这是闺怨诗,写得不错,但只局限于情情爱爱的,格局不够。”

  上官婉儿满眼不服气:“倒要请世子赐教了。”

  这个时候,居然没人关注李恒的年龄了。

  李恒提笔,赵体的《兵出大非川》(注)新鲜出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吐浑赭石凝夜赤。”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易水二字,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并不是实指易水这条河流。

  一直默默饮酒的李治,手掌猛然拍到案上,面容几度变化。

  上官婉儿掩口娇笑:“哟,世子这是为大非川将士鸣不平?”

  武则天的眼神冷了几分。

  李恒冷冷地看着上官婉儿:“中舍人之意,但凡兵败了,将士都该死是吗?他们在前线杀敌、流血、牺牲,都应该被寸功未立、巧言令色之徒嘲笑,对吗?”

  论上纲上线,上官婉儿太稚嫩了。

  只要不是临阵脱逃,无论胜负,浴血的将士都值得尊重。

  李治吐了口气:“纵然兵败,大非川将士也是为国流血,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这句话,就是盖棺定论,也算给了大非川之战公平的说法,恰似给了上官婉儿重重一巴掌。

  上官婉儿脸色变了几下,叉手行礼:“臣上官婉儿见识浅薄,请陛下恕罪。”

  一番唇枪舌剑,以上官婉儿落败告终,李恒后头再说什么,她也闭口不谈。

  上官婉儿心头暗叹:冤家,你怎么就招惹了那么难缠的对手呢?

  然而,上官婉儿投降了,李恒却不肯放过她。

  “祖父祖母,中舍人既然情窦初开了,正好父亲的昭训还空缺,不如成全了好事?”

  上官婉儿大惊失色,直接跪下了:“臣福薄,没有那个命成为太子昭训!”

  昭训,太子的侧室之一,共有十六个名额,李贤又不是好色如命,空缺的名额自然很多。

  李治斥责一声:“胡闹!哪有儿子为父亲纳妾的!”

  武则天哭笑不得,手指头在李恒额头戳了两下。

  上官婉儿绝对不可能赐嫁李贤为昭训的,可上官婉儿赌不起,只能求饶。

  冰雪聪明的她已经猜想到,李恒的咄咄逼人,势必与冤家的书信息息相关。

  诶,明知道是浑水,为什么经不起冤家蛊惑,偏要蹚一蹚呢?

  李恒深思:“要不,赐她为孙儿的媵?”

  媵高于妾,有机会递补更高位置。

  上官婉儿欲哭无泪。

  天呐,给还不能人道的李恒当媵,不说会不会被针对了,就说这几年还不得寂寞寒窗?

  武则天笑得弯了腰:“乖孙孙,你就是想纳她为媵,好歹也得等几年。”

  银样蜡枪头之类的骚话,武则天不能对晚辈讲,只能咽了回去。

  真实情况是:就算给李恒寝取,他也不中用啊!

  这一场变故,让上官婉儿暂时熄了给李贤父子下绊子的念头。

  唉,不是不想帮冤家,只是一不小心得把自己搭进去。

  以李恒的受宠程度,真的可以把上官婉儿玩废。

  “孙儿听说,吐蕃使者论寒调傍来大唐报丧了?”李恒漫不经心地抢了李治的酒壶,小小饮了一口。

  “嗯,没错,你有啥想法?”李治对李恒的失礼视而不见。

  换成以前的李守义,怕早就挨揍了。

  李恒看了一眼殿中,武则天摆手:“全部退下。”

  “据悉,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在三年前就崩了,他的儿子器弩悉弄继位,尊称赤都松赞,吐蕃秘不发丧。”李恒小声说。

  “岂有此理!那一年,吐蕃还攻我鄯州、廓州、河州、芳州、叠州!”李治拍案而起,眼睛鼓得吓人。

  因为连连吃亏,李治才特意将年号从“上元”改为“仪凤”,期盼能讨个好彩头。

  那一年,还恰恰是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去世!

  按照规矩,当时的吐蕃就该退兵,回去为赞普发丧!

  这个消息,李治知道是乍布告知的,不让他有足够的信任感,乍布不会吐露那么重要的消息。

  “还有一个好消息,吐蕃号称三十万人口的贵川部落,酋长曷苏有意降唐。”李恒赶紧给个好消息让祖父降一降血压。“不过,吐蕃地广人稀,三十万人肯定有水分。”

  李治长长吐了口气:“这怕是近年来最好的消息了,再怎么有水分,三万人应该有。”

  李恒再三提醒:“祖父与曷苏都得小心,别让消息泄露出去,否则曷苏只能死。”

  吐蕃对叛徒的刑罚,可比大唐残酷多了。

  武则天点头:“确实,大唐需要贵川部落的内附来振奋人心,陛下让兵部职方郎中小心接触,万万不能泄露天机。”

  -----------------

  注:改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