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第81章 可汗纷纷归

  天皇嘴唇动了动:“现在,册封的可汗们都请求归去。皇太孙,可有什么要说的?”

  李恒举起牙笏:“二圣注意封号就是。”

  话隐晦不明,二圣却心知肚明,解事可汗阿史那骨咄禄、疾风可汗阿史德元珍靠不住。

  现在动手铲除倒是爽快了,大唐的信誉也就毁了。

  守着信誉,虽说多多少少吃点亏,却在关键时候能一呼百应,李恒“广封可汗”策略的成功,也是受了从太宗起信守承诺的遗泽。

  二圣微微点头,决定向突厥方向加派探子,重点是阿史那骨咄禄、阿史德元珍身边。

  “另外,回纥可汗药罗葛·独解支虽然没有真正进入狼山,也若隐若现。”

  “相信裴侍郎应对失误的话,回纥就会如恶狼一般扑上来。”

  李恒语调平静地陈述。

  天皇微怒:“拟诏申斥独解支!”

  李恒微笑:“天皇申斥是必须的,但臣有一点愚见。回纥九姓,各设一个都督,天皇要不要召见、封赏这些都督呢?”

  李治的脸上,笑容一点一点地绽放,竟至哈哈大笑:“朕的眼光果然没错,宣慈的才华配当皇太孙!太子,你说呢?”

  李贤起身举笏:“臣有一点胜过天皇,臣有一子头角峥嵘,胜臣良多。”

  这话得体,连天后都点头嘉许。

  “大计臣不擅长,小策臣或可献。”李贤微笑。“金山之地,处突厥、西突厥、回纥中间,是三姓葛逻禄的祖地。”

  “臣的建议是:册封葛逻禄为可汗,让他们跟回纥平起平坐,从侧面牵制一下回纥。”

  “大作用没有,小效果还是不错的。”

  从理论上讲,太子李贤的策略多少有用点;

  从现实来讲,太子忽略了葛逻禄部墙头草的性格。

  或者说,多数草原部落为了生存,都有点墙头草的属性。

  但是,父亲终于鼓起勇气献策了,不管对错,李恒都必须表示支持。

  “臣以为,太子的策略可以为增益。”李恒强硬表态。

  多少有人对李贤之策有点意见,听到皇太孙强硬支持了,索性闭嘴。

  去毬,你们祖孙想搞一言堂就直说,犯不着一唱一和的。

  天后慢悠悠地补充:“同罗、仆骨、结骨、骨利干都可以册封可汗嘛。”

  这四家都是回纥邻居,尤其同罗、仆骨当年还跟随比粟毒攻打过大唐。

  天后这个册封,意图十分明显。

  “还有,营州都督周道务,应该提兵讨伐一番契丹大贺氏,李尽忠不除,终究是祸害。”

  天皇悠悠开口。

  李恒开口:“臣从皇太孙卫率骆务整口里得知,契丹跟奚族明面上互相厮杀,可两家早已联手谋利。”

  “天皇下诏给周道务时,应格外提醒周道务,谨防奚族突然杀出。”

  天皇、天后、太子李贤都吃惊了。

  部落之间,还有这个玩法?

  谁要不小心,就得掉坑里了。

  李恒的消息当然不是从骆务整嘴里问出,提骆务整之名不过是增加可信度罢了。

  李恒注意到,天后身边负责记录的女官,除了上官婉儿,还多了一个健壮的中年女子,想来应该是裴行俭的妻子华阳夫人、天后亲自委任的御正库狄氏。

  按照天后善妒的性子,大明宫里不能存在太有姿色的女人,免得勾引了荤素不忌的天皇,所以上官婉儿跟库狄氏的姿色只是寻常。

  有库狄氏制约上官婉儿,那个“才女”也就不能肆意胡来,就是跟庐陵郡王书信不断,也不敢为李哲说话了。

  唐朝除开宫官之外,女子为官从平阳昭公主起就没断过,只不过多数是低级佐官,所以声名不显。

  女官真不是武则天所创,她只是提高了女官的品级而已。

  大唐女子地位高,首要原因是平阳昭公主的娘子军。

  “另外,吐蕃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大唐也不可示弱。”

  “着兵部职方司联系吐蕃苯教上师、佛门高僧,请他们隐晦地散布悉补野氏祖坟出双龙、嘎玉噶尔氏祖坟百兽来朝等消息。”

  真真假假,谁又说得清呢?

  即便论钦陵与太后没庐·赤玛伦知道这是谣言,也必然被谣言推着走。

  有许多不堪推敲的事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其他人都愚昧不堪,而是大家默契地借这荒唐理由推翻身上的大山。

  李贤叹了口气,有些欢喜、有些忧愁。

  欢喜的是三郎能独当一面,忧愁的是三郎以后怎么恢复纯真品格。

  为人父就是这样,不操心时根本不加理会,操心时又太过分了。

  父爱啊,有时如山,有时如山体滑坡。

  兵部郎中姚崇推算了一番,出班举笏:“臣姚崇觉得,此计可行,只是户部未必支撑得住开支。”

  要让俗人卖命,给钱;

  要让出家人卖命,加钱。

  没有足够的钱财,就算职方司探子悍不畏死,那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钱不是万能的,但多数时候钱能人所不能。

  天皇重重叹息:“不够部分,从内帑支出。”

  大臣们吃惊了。

  多少年了,居然能看到天皇愿意从内帑掏钱的盛况!

  天后笑了:“再不够,我领掖庭的人纺织补足。”

  这话听听就得了。

  从王皇后死在掖庭之后,天后就没去过掖庭,嫌弃晦气。

  天后的纺织技艺嘛,一般,拿到两市很难卖得起价钱那种。

  “另外,吐蕃苯教与佛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臣以为朝廷可以推动一下。”

  就算是不太善良,这个办法李恒也要用的。

  敌对之邦,自然无所不用其极。

  -----------------

  郎将宋令文已经回长安城,却终日借酒浇愁。

  上了高原一趟,宋令文对吐蕃武士的彪悍不以为然,却对吐蕃军队的变化忧心忡忡。

  直到李恒“广封可汗”的损招在突厥遍地开花,宋令文才看到了一些对抗吐蕃的希望。

  在宣政殿外为仪仗的宋令文,亲耳听到李恒的计策,几乎跳了起来。

  这个歹毒的策略,能让吐蕃大论与太后之间的矛盾激发,还让人找不到源头。

  谁能想像得到,谣言源头竟然会是无欲无求的出家人呢?

  不是无欲无求,是一般的小利益不入出家人的法眼,得加钱。

  真无欲无求,佛祖的金身怎么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