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红颜录

第5章 汉帝东迁

汉末红颜录 响箭孤狼 5765 2024-11-15 08:19

  翌日清晨,萧筱早早就起了床,简单梳洗了一下后,便将铜镜和木梳也装进包裹中。又前往后厨简单吃了些东西,便早早到大厅等着贾诩去了。没过多久,贾诩带着一众人也来到厅堂,看到已经在此等候的萧筱,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同时他还发现,萧筱的眼睛有些红肿,不过他却没有询问其缘由,只是对她轻轻点了点头,随后便对众人道:“今日李郭(李傕,郭汜)及其他众位将军,将要护送陛下迁至弘农,我等亦要一同前往。切记,途中不可擅自出行,白日紧随队伍行进,夜间只许呆在营帐内,不可随处走动。”

  这些都是贾诩的家眷和一些奴仆,虽然他在朝中官职并不算太高,但却是李傕身边的红人,待遇自然差不了。众人齐声应命,贾诩又对一名二十八九岁的青年道:“穆儿,此行为父要和众臣跟随在陛下身边,家眷这边就交托给你了!”

  青年正是贾诩的长子贾穆,贾穆抱拳应道:“父亲大人请放心,孩儿定会照顾好母亲大人和两位弟弟,呃···还有若伊妹妹。”说完,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萧筱一眼。

  萧筱只是对他点头报以一笑,却没有说话。贾诩闻言,却是稍一沉思,道:“此行路途遥远,为父身边也需要人服侍,若伊,你就跟随为父同行吧!”

  萧筱闻言微微一愣,虽不解其意,却当即应道:“是,义父大人。”贾诩点点头道:“穆儿,你先带人去准备车马,待陛下和百官出发后,与其他百官家眷一起同行便是,为父要先去上朝了。”

  贾诩说完,便朝门外走去,萧筱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跟着贾诩走,还是先留下来等着。倒是贾诩的夫人此时开口道:“若伊,先随我等去外面候着吧!汝父忙完之后,便会来寻你。”萧筱这才松了口气,在贾穆的带领下,跟着众人出了府邸。

  此时的朝堂之上,一个身着皇袍,头戴冕冠,面容苍白消瘦,看上去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稚嫩的脸上,透着一股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和落寞,正是当今大汉天子刘协。

  此时,堂下百官如同街边商贩般,在不挺争论着什么。一个四十来岁的威猛武将,似乎被百官所不容,争论了半晌之后,朝堂上才逐渐安静下来。

  一个似是武官之首的中年武将,对着刘协微微俯身,朗声道:“陛下,臣等已经商议好,可随时出发东归。”刘协操着稍显稚嫩的嗓音道:“那便即刻启程吧!”说完起身离开了朝堂。

  随着刘协的离开,众百官也不再逗留,先后向外走去。先前被众百官群起而攻之的武将满脸怒容,虽是不甘,却也无奈,只得大步流星地愤愤而去。而那为首的武将也正要离开,却被人叫住。

  “李将军,请留步。”那似是武官之首的中年武将闻言,停下脚步回身一看,见是贾诩,满是凶容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敬畏,低声道:“文和大人有何指教?”这中年武将不是别人,正是原董卓的旧部,现今长安城真正拥有话语权的李傕。

  贾诩四下环顾了一番,发现周身没有其他人了,便反问道:“不知李将军有何打算?”李傕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满脸不解道:“某自是率众将士同其他文武百官,护送陛下东归故都,不知文和大人何故如此发问?”

  贾诩微微笑道:“方才郭汜将军在朝堂之上竭力反对陛下前往弘农,力争改道高陵,虽未能得逞,然以其性,难道将军认为他会就此善罢甘休?”李傕对郭汜自然很是了解,当下摇摇头道:“郭汜这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眼下虽无力改变大局,但也绝不会就此放弃,某觉得,他在行进途中,也必会想尽办法阻止陛下东迁的。”

  “将军果然英明。”贾诩先是捧了李傕一句,然后再次发问:“那将军打算如何应对?”李傕想也不想便道:“某自是要一路小心行军,严防其变。”贾诩略一点头,道:“将军有此想法固然没错,却非上上之策,如若途中郭汜真的起兵,强迫陛下改道而行,将军若与之兵戎相见,纵然最终获胜,也必会让将军势力削减,将军可愿如此?”

  听到贾诩如此发问,李傕不禁眉头紧皱,低头沉思起来。从他内心深处,自是不愿意自己的实力受到任何损失,却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抬头见贾诩正一脸笑意地盯着自己,这才猛然反应过来,忙对着贾诩躬身抱拳道:“还请文和大人教我。”

  对于贾诩其人,李傕一直是又敬又畏。当初被王允等人逼上绝路,就是听了他的建议,才绝处逢生。不仅反杀了王允,还趁机挟持了献帝,成为权倾一方的诸侯。之前与郭汜关系恶化到兵戎相见之时,他还曾奏请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协助自己。

  只是后来二人罢兵言和,贾诩便归还了授印。虽然没有正式加入李傕麾下,但两人私下关系还是不错的,贾诩也时常给他出一些谋划。眼下贾诩叫住自己,又连番发问,定是心中早有定论,李傕赶忙虚心请教。

  贾诩忙俯身回礼道:“将军一直对贾某多有照顾,贾某自是感激,为将军献计亦是为了报答将军之恩惠,故将军不必多礼。”李傕也不再客套,站直了身子,静待其下文。贾诩把声音压低,轻声道:“此次陛下东归,将军不必亲自跟随护送,只需派百余将士随行即可。”

  李傕不解道:“不让某跟随,若郭汜中途发难,该如何应对?”贾诩继续道:“将军请放心,如果郭汜中途发难,张济董承等人,必第一时间出来阻止,将军只需领兵前往池阳,静候其变便可!”

  李傕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池阳是控制郑白渠的枢纽,同样也是关中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地。只要占据了池阳,不仅能控制关中粮仓,同时也就断了郭汜,想要挟持献帝前往高陵的念头。

  想明白了这些,李傕当下对着贾诩又是一拜,道:“多谢文和教我,我这便去跟陛下请辞,引兵前往池阳。”看着李傕大步离开,贾诩原本一副成竹在胸的脸上,忽然闪过一抹忧虑。抬头看向阴沉的天空,喃喃道:“山雨欲来,吾人也无可奈何矣!”

  即使是坐在马车上,行进了整整一天后,萧筱也是累的不行。这个时候的马车,可比不得她之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汽车。先不说速度上的差距,舒适度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再加上路面颠簸起伏,萧筱感觉自己的腰也酸,屁股也疼,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她的脸上却不敢露出半点不适,因为她刚认的义父贾诩就坐在她对面。一路上两人几乎没怎么说话,贾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闭目养神。眼看天色已黑,东迁大军都已经疲惫不堪,张济这才下令,在霸陵附近安营扎寨,同时根据官职的大小,分别给予分发餐食。

  萧筱扶着贾诩从马车上下来,贾穆已经安排家仆搭好营帐。虽然人员不少,却因条件有限,只搭了两顶帐篷,男女各占一个。而此时大家却都围坐在一个帐篷里,等待分发干粮。

  尽管自己浑身酸痛,但此时的萧筱,依然跪坐贾诩身后,双手搭在他略显单薄的肩膀上,帮其轻轻揉捏着。过了没多久,帐篷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随即帐帘被人一把掀开。

  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将领弯腰走进帐篷,身后还跟着两个士卒,手里各拎着两个大布口袋。贾诩见到来人,便站起身来,拱手笑道:“拜见张少将军。”青年将领忙扶住他道:“先生切莫如此,绣不敢当。”

  此人名叫张绣,乃张济的副将,也是其亲侄儿。早些时候在长安,贾诩被迫周璇在李傕、郭汜等几个大老粗之间,而张绣却仰慕贾诩的才学,经常上门拜访,向他请教问题。贾诩也很喜欢张绣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两人私交非常不错,算是亦师亦友。

  张绣的眼神不经意间,瞥见了贾诩身后的萧筱,不由地微微一愣,显然被她那娇美的容貌惊艳到了。不过很快他就缓过神来,对贾诩道:“我奉叔父之命,负责给百官分发干粮,先生一路劳累,吃点东西,早些休息吧!”

  说着,拿过身后一名士卒手中的布袋,从里面取出一些干粮,又从另外一个士卒手里取过两个水袋,数量明显比给之前的官员多了不少。一旁的贾穆赶忙伸手接过,贾诩自然看出张绣是对自己特殊照顾了,却也不推脱,只是对其一拱手,道:“多谢张少将军。”

  张绣忙摆摆手道:“先生客气了,绣还要去其他大人那里,就不多打扰了。”说完就要离开,不过在其转身的一瞬间,他忍不住又在萧筱身上扫了一眼,方才快步离开。

  对于张绣偷看自己,萧筱自然也发觉了,但她只能低下头,装作不知。对于萧筱而言,她并不想跟太多人有所交集,她只想以贾诩义女的身份,在这个乱世之中,平安度过余生而已。

  走走停停了一个月,原本只需半个月就能抵达弘农,却因种种原因,此时才走到了华阴地界。期间果然如贾诩所料,郭汜不甘放献帝东去,一路不停想要劝阻,但始终未能如愿。无奈之下,郭汜便想发动兵变,挟持献帝西还,却因阴谋败露,只得舍弃军队,连夜逃跑了。

  刚到华阴城外,守城的将军段煨早已摆好阵势,以隆重的礼仪,准备迎接献帝入城。然一同随行的杨定,先前与段煨有私仇,段煨怕其对自己不利,故迎接献帝的乘輿时,未敢下马,只是在马上作揖。

  侍中种辑与杨定关系密切,见此情景便趁机钻了空子,对献帝进献谗言,说段煨要谋反。献帝将信将疑道:“卿何出此言?”种辑道:“段煨这厮,迎不至界,拜不下马,必有异心。”

  一旁的太尉杨彪等人则极力为段煨辩解,并愿以项上人头来做担保。董奉,杨定便又在一旁煽动,说郭汜就在段煨营中。献帝惊疑不定,不敢入城,只好露宿在道边。

  过了五六日,杨定为报私仇,怂动董承、种辑等人,不停向献帝讨要诏书,想趁机攻打段煨。虽然献帝未进段煨营中,但段煨每日都会派人送来各种生活物资。

  献帝发觉段煨并无造反迹象,便拒绝下诏。种辑等人一再坚持,直到半夜,献帝依旧拒绝下诏。最终,杨定等人便不顾献帝及百官地劝阻,一意孤行,对段煨大营展开了进攻。

  而此时的段煨府邸内,贾诩却正悠闲地和段煨,喝着茶水谈笑风生。就在他们抵达华阴的第一天,贾诩就让其长子贾穆,带着家眷秘密进了华阴城内,拿着自己写给段煨的手书,在段煨府中安顿下来。而贾诩自己,则以身体抱恙,不宜长途跋涉为由,向献帝卸官辞行,言之要回老家武威,实则投奔了段煨。

  外面不时传来阵阵厮杀声,段煨脸上多少有些担心。贾诩见状,呵呵一笑,道:“段将军不用担心,杨定等人不过一群莽夫,部下战力亦远不及将军虎狼之师,将军只需坚守阵地便可。”段煨看着贾诩一脸悠闲的样子,方才稍稍稳定了心神。身为贾诩的老乡,他自然知道贾诩的本事,毕竟他的名气早在多年前就已响彻凉州。

  跟随献帝东迁的这一个多月,萧筱也是极度乏累。虽然在饮食上,有张绣的特殊关照,倒不至于饿肚子,但长途跋涉导致身体上的疲累,却让她有些吃不消了。再加上期间各路群臣明争暗斗,多次拔刀相见,也让她的心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法制社会,在这个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人命真的如同草芥一般不值一提。再次深深体会到了当前环境下的残酷之后,萧筱更加坚定了,要抱紧贾诩这颗大树的决心。

  因为预知历史走向的她非常明白,在如今这个不知道哪天就会死于非命的战乱年代,贾诩却是一个很值得依附的靠山。即便多智如荀彧、郭嘉;聪明如杨修、许攸,不是因个人行为死于非命,就是因病英年早逝。真正寿终正寝的,不过三两人而已,贾诩无疑就是其中一个。

  揉了揉依旧酸痛的腰身,萧筱从床榻上坐了起来。从壶中倒了杯有些微凉的茶水,轻抿了一口,有些淡淡的苦涩。耳边隐隐还能听到,从城外传来惨烈的厮杀声,萧筱心中不由升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尽管穿越到汉末已经有两个月了,她也一直在强迫自己,要接受不能回到原来世界的现实。可每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又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起,生活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家人们。

  多少个夜里,她梦到爷爷又拉着自己,陪他看电视、下象棋;爸爸给自己买了许多好吃的点心;妈妈送给自己好多漂亮的新衣服。然而,每次都是在笑声中惊醒,当看到眼前的现实情景时,笑脸便又会在瞬间被泪水所替代。

  “砰砰砰···”伴随着几声沉闷的敲门声,贾穆的声音从屋外传来:“小妹,该吃晚饭了。”“啊?好,兄长先去,我马上就到。”萧筱从沉思中回过来神来,慌忙拭去眼角的泪水,深吸了一口气后,脸上挤出一丝微笑,缓步来到了门口,打开房门走了出来。

  贾穆见她出来,便道:“走吧!父亲被段将军邀请至了他府邸,让我们不用等他了。”“嗯!”萧筱轻轻应了一声,便随着贾穆去了后厨,由于其掩饰的很好,贾穆并未发觉到她的异样。

  来到后厨,正好碰到贾诩的夫人刘氏,身边还带着十一岁的幼子贾玑。萧筱忙对刘氏行了一礼,道:“见过母亲大人。”刘氏性子温和,对萧筱这个新认的义女也很是喜欢。

  见萧筱对自己行礼,便点点头道:“去吧,吃完早些休息,这些天,你也很辛苦。”萧筱点头称是,领了一份晚餐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厢房。一碟青蔬,一碗稀粥,一个面饼,看着眼前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萧筱却很是感慨。

  头到华阴的这一路上,一日两餐,除了干粮,最多就是一碗清汤。让萧筱这个速来不挑食,对饮食不怎么讲究的人,都有点受不了了。而自从跟随贾诩投奔了段煨,食宿虽然简单,并非每日大鱼大肉,却也不再单调,起码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夹起一口青菜,放入口中轻轻咀嚼起来。味道虽然很一般,萧筱却吃的很开心,脸上露出一抹满足的微笑,心道:“要是每天都能这样平平淡淡,纵无奢华,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连十余日,杨定等人每日都对段煨军营发动进攻,却无半点成效。而段煨虽然生气,但还是依照贾诩之言,坚守不出,且依旧每日派人给献帝及群臣送去补给。杨定等人没能攻下段煨大营,自己却是大祸临头了。

  之前逃跑的郭汜,回去找到李傕,向其言明献帝东去的利害关系。李傕醒悟过来后,大为恼怒,立即引兵前往华阴,以救援段煨为借口,想把献帝截回来。李郭大军行进的速度,就要比东迁队伍快得多了,很快便赶了上来。

  作为始作俑者的杨定,自然就成了顶包的,被李郭大军打败后,一路南下,逃往了荆州。而就在他们大战的同时,董承、张济等人则趁机带着献帝继续东行,待各势力相继离开,华阴县城才算安稳下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