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113章 收纳羌胡

三国:家父刘阿斗 蜀道衫 2813 2025-06-27 15:15

  羌氐胡人虽然在凉州遍地发起战争,总兵力将近十万,但他们攻城能力孱弱,只打下了区区几座县城。

  面临姑臧这种坚城,数万胡兵根本啃不动,甚至还被王浑出城反推。

  如今,围攻金城郡也是迟迟不下,另外两名羌王饿何、烧戈早就心存退意。

  攻城,攻什么城?

  这太违背他们羌人抢完就跑的祖宗传统了。

  若非芒中执意要杀徐邈给兄弟报仇,众羌军便打算劫掠一番便撤回部落。

  友军们不愿继续打,而眼看魏国又有大军来伐,芒中如今骑虎难下。

  他在陇西时,跟刘瑶的汉军并肩作战顺风顺水,故而误认为自己也很行。

  可到了凉州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羌兵的战斗力相比汉、魏,实在是太弱了!

  但“给兄弟报仇”这个心结始终让芒中难以放弃。

  好不容易联合了这么多羌氐群雄,又有强大的汉军在背后支持,过了这个村可就真没这个店了。

  “听说,那原来的凉州刺史徐邈早已回长安了,如今的刺史叫做王浑。”刘瑶见芒中被自己唬得心神不宁,连忙递上台阶。

  “不是徐邈了?那咱们,咱们还打么?”芒中果然顺阶而下。

  “唉!”刘瑶故作为难,“本来是要给注诣兄弟报仇的,可仇人如今不在凉州,咱们不能白在这里浪费气力。”

  “既然徐邈在长安,要不,咱们打打长安?”芒中试探着问。

  “你咋不说你要打到月亮上去?”刘瑶没有好气,“如今我们汉军也没有打长安、收复整个雍州的实力,在陇西平定后,我们就要撤回汉中。”

  “汉军要撤?”芒中有些胆颤,“你们撤了,我们羌人咋办?”

  汉军走后,魏军势必卷土重来。

  到时候清算这些叛乱的羌氐,那芒中他们可就倒大霉了。

  “你们也跟我走,阴平郡有一块适合牧马、种田的地方,凡是想归顺大汉的羌氐胡人,都可以到那里重新生活。”

  刘瑶画出一张大饼。

  “这……”芒中有些犹豫,羌人与汉人一样安土重迁,对故地十分眷恋。

  “这只是暂时的,”刘瑶继续劝说,“等未来我大汉收复雍凉,你们再回到祖地无妨。”

  “殿下说的那块地方在何处?可能养活我们烧当部数万羌民?”芒中明显有些动摇。

  “沓中。”刘瑶目光闪亮,伸手遥指南方,“到时候,你还做你的羌王,你手下的羌民还都是你的羌民。”

  “好吧,与其留在部落中等着曹魏前来清剿报复,不如跟殿下归入汉地。”芒中见刘瑶开出的条件如此诱人,思虑再三后终于答应。

  “你再与其他羌氐胡人的首领商议一下,我阴平郡土地多得很,容下十几万人不成问题。”刘瑶连忙让芒中多多摇人。

  阴平本就是诸葛亮当年从曹魏手里抢来的。

  向来重视人口的曹魏在发现守不住阴平郡之后,便把郡中百姓直接迁走,如当年汉中那般留了个空壳子给敌人。

  所以季汉虽得了一郡土地,却没捞到多少人口。

  而土地上若没有人,便与荒山野岭无异。

  刘瑶孤身入凉州,除了完成之前与芒中的约定外,还打算趁机收拢当地胡人内附。

  这次大规模叛乱后,曹魏不可能对这些边地胡人放任不管。

  刘瑶猜测,对方大概率是要剿灭一部分,再强制迁移一部分到雍州定居。

  与其白白让大量羌氐人口都给曹魏收纳了,不如自己抢先拿来消化。

  至于今后内附胡人太多,最后会不会导致五胡乱华,刘瑶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反正若是北伐不成功,打不过曹魏,五胡乱华也一定会按照历史发展而出现。

  那就先打败曹魏再说。

  刘瑶相信就算自己今后做得再差,也比司马衷那个痴呆皇帝要强。

  这次汉军经由阴平潜入羌中,刘瑶就发现当地的空闲土地非常之多。

  而沓中又是二十多年后姜维屯田的地方,条件肯定差不了。

  季汉也有不少内附羌氐的先例,杨千万、符健等部落,如今都住在益州。

  所以刘瑶才敢开出条件,大量吸收羌氐内附。

  芒中没了继续攻打凉州的理由,又有了好的去处,便与两个兄弟蛮王饿何、烧戈一商量,大家决定一齐退去。

  回部落召集族人,准备随汉军前往阴平。

  在凉州,这些羌氐部落与曹魏早已势同水火,留在这里最后也是被剿灭、被欺辱的下场。

  不如树挪死、人挪活,去新的天地闯荡一番。

  而且看这位汉人的安定王,貌似一位仁慈之君,不会太过压榨他们这些胡人。

  金城郡治所的城墙上,太守张就经历了一次跌宕起伏的大喜大悲。

  喜的是,他终于等来了刺史王浑的援军。

  虽然他还没来得及拜见这位新上司,但对方带来的数千精骑却让张就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悲的是,这股暖意很快被一股寒流吹散到九霄云外。

  王浑的援军竟然连打都没打,直接扭头便逃。

  张就心里把王浑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个遍,暗恨对方不懂兵法。

  魏军这边明明很有优势,他却不战而逃。

  随后又让张就欣喜的是,不多久,两万围城的羌军也不知什么原因全部撤走。

  简直是天助大魏!

  于是,张就连夜修缮城墙和武器,以免羌军再度来袭。

  恰到半夜时分,东门外来了一伙人。

  “末将是郭使君之侄郭泰舒,特奉使君之命前来救援金城,请张明府开门。”

  为首之人是个小将,正往城头高声呼喊。

  张就闻声后,连忙打着火把亲自往下观瞧。

  黑夜之中,果有一队二十来人的骑兵身穿魏军军服,手拿一面土黄牙旗。

  “郭泰舒?”张就久在西凉,并未亲眼见过这员小将。

  倒是听说郭淮有个侄子叫郭展,似乎就是字泰舒。

  见到自己人,张就心花怒放之余不忘再多问一嘴:“怎么就汝等二十人?”

  “伯父手下徐质将军正率大军与羌人厮杀,怕张明府担忧,这才让我等提前来报信。”

  小将伸手往东南一指,那里正是两万羌兵退却的方向。

  原来是这样。

  张就这才解开了一个疑惑。

  羌兵不可能无缘无故退去,看来是徐质将军抄了他们的后路。

  王浑那狗东西真差劲,关键时刻还是得靠郭淮啊。

  “明府若有顾虑,便不用开门。我等只是来将战事告之,今夜在城外将就睡一下,明晨便可离去。”小将的话语虽然客气,却隐约能听到一丝不满。

  “这怎么行?”张就彻底放下疑心,“将军乃郭使君之侄,下官怎能怠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