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戎大汉

第618章 进入武帝统治后期(52)

从戎大汉 熊猫大泡 5375 2025-05-23 13:40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中大雪山的主峰,在地貌上是一座极高山。山体呈南北走向,宛如四川西部的一座风屏。山脊海拔高程在5000米上下,峰峦重迭,高耸入云,其中逾6000米的孤峰独岭就有30余座。地表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砂板岩所覆盖,经侵蚀剥蚀后山体巍峨雄浑。主峰居康定、泸定两县的交界处,出露浅绿色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岩体,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坡陡如削。外部形态近似一等腰三角锥,极目远眺,恍如一座规模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上。大渡河在它的脚下横流,具有典型的狭谷性河流特征,“抬头一线天,俯首万丈渊”,是这种地貌形态的逼真写照。雪山起伏,冰川峥嵘是贡嘎山的另一醒目特色,还有层出不穷的古冰川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贡嘎山周围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并且古生物与现代动植物共存。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以及完整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研究生物学及生态环境学的理想实验室。郁郁葱葱的森林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于是金丝猴、扭角羚、苏门羚,小熊猫、豹、熊、野猪、盘羊及贝母鸡、白马鸡、画眉等珍禽奇兽,尤其是小熊猫这第三纪残余种属,都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海螺沟,位于泸定县境内,距成都320公里。海螺沟30多公里长,景观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上段平面形态恰似一条海螺。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原始森林和现代冰川。这里的原始森林,面积达70平方公里,由于高差特大,既可以看到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还能看到东北林海的古木,黄上高原的白杨,新疆的桦林。这些植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类植物就达16种,那些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的风光交结成一体,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相当于一首情韵别致的山水长诗。

  无论春夏秋冬,游憩于这原始森林之中,会感到顿然进入仙境。那山色、水色不仅有童话世界之奇,同时还有瑶池仙境幻化之美。海螺沟冰川全长14.7公里,是贡嘎山众多山岳冰川中规模最大,也是国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它由“冰川舌”、“大冰瀑布”、“粒雪盆”三个阶梯组成。海螺沟沟内的温泉有三处,上游有热水沟温泉、中游有油坪温泉、下游有渺树坪温泉,其中热水沟温泉的流量高达8900吨。水温层次丰富,高的达80多摄氏度,能煮熟食物;依次在下60-40-30-10摄氏度不等,自然生成调节出:沸、热、温、冷泉皆备,任君挑选,其开发价值很高。金口大峡谷位于川西部的金口河、汉源、甘洛三区县交界处,全长26公里,东西宽14公里,谷深达2600米,谷宽不足200米,堪与长江三峡媲美,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峡谷两岸山峻,峰奇,石怪;大渡河滩险,浪急,两岸飞禽走兽出没其间,绝壁深谷连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西起汉源乌斯河,东至乐山金口河,长26公里,谷底宽一般70至200米,局部小于50米,谷肩最大宽度约8公里,谷深达2600米。峡谷出口处河谷最低海拔约580米,峡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使峡谷最大谷深达到2600余米,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程度世所罕见。由于地处横断山东缘地壳强烈上升地段,又是我国一、二级地形阶梯阶坎上高差极大的部位,加上构成峡谷的基岩主要为坚硬的、层理呈水平状的白云质灰岩,使得金口峡成为我国大型河流上最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其特点是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几乎全为河槽占据,河滩不发育。而两侧的众多支沟,更是呈现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绝壁深涧一线天的奇观。

  说完了大渡河,咱们再说说它的支流青衣江。说到这里外边刮起了风,刘从戎过去关上了窗户后接着往下讲。青衣江,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流经宝兴在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青衣江以前名叫青衣水,又称沫水、大渡水,以青衣羌国而得名。青衣江流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夹江千佛岩等许多文化遗迹留存,旅游资源丰富,有蜂桶寨、上里古镇等,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青衣江虽是大渡河的支流,但青衣江古称青衣水见诸史册要比大渡河古称沫水早。《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青衣水来归。”按瑕阳人为徙阳人的异译。即公元前361年徙阳羌人循青衣水出岷山经过秦国来到魏国。而沫水之名则始见于《史记》:“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西至沫、若水。”至于大渡水之名更是先用于青衣水,后用于沫水。这是由于青衣水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隅,接近成都平原开发较早。夏商时代,青衣水流域已是禹贡梁州之南境。《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天全州志》:“和夷则天全地。”又“天全州水……其近城一支名和川。《通志》谓即和夷底绩之和川也。”民国版《辞海》:“和,夷古地名,和夷、和与夷所居之地。”说明梁州之地直抵天全。商周之际,“杜宇称帝,以灵关为后户”,范围直达今芦山、宝兴,青衣羌族已属于杜宇蜀国。秦灭蜀后,严道、青衣最早建县。青衣水、青衣县之名皆源于当时衣青衣的羌族。

  青衣水的别称,除蒙山溪、大渡水、沫水外,还有平羌江和羌江的称呼。青衣江,源出宝兴县东北巴郎山南麓,上段称东河至县城北与西河汇合后称宝兴河南流至芦山、天全县边境飞仙关附近汇合天全河、荥经河后始称青衣江。向东南于雅安接纳周公河,至洪雅接纳花溪河,过夹江于乐山附近草鞋渡注入大渡河。河长276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是大渡河下游最大支流。干流上游河道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河道比降12.4/1000。其下为中、下游河流迂行于低山丘陵间,水面增宽,河中多汊流、沙洲。河道比降飞仙关至洪雅中游段1.90/1000。洪雅至河口段0.87/1000。青衣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7公里,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5条即西河、玉溪河、天全河、荥经河、周公河,除玉溪河外其余大支流均自右岸汇入形成扇状水系。青衣江水系分布,在飞仙关以上如全开的摺扇,其面积占全流域67.7%;在飞仙关以下,则逐渐收束,状若扇柄,至河口一段,两岸分水岭即逼近河岸。这奇特的地形条件,就造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从河口(海拔361.3米)溯至上游北面最高处的大雪峰(海拔5364米),相对高差约3003米。闻名全国的青衣江暴雨区,或称峨眉山暴雨中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一日最大降水量可达373.3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深达1776.7毫米。在飞仙关以上,北面来汇的宝兴河、芦山河,西面来汇的天全河,南面来汇的荣经河争相涌入多功峡,多年平均水量约占总水量85%。青衣江流域内冬暖夏凉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雅安年平均降水量1775毫米,宝兴963毫米,7~9月占全年总量60%左右,12~2月仅占全年总量4%。

  降水的年际变化雅安的多雨年降水量为2510.4毫米,少雨年仅1204.2毫米,相差1300多毫米。日暴雨量雅安339.7毫米,下游千佛岩则高达565毫米。雅安,称雨城,因流域雨日特多,天全至飞仙关一线历有“天漏”之称,而雅安则称雨城,在蒙蒙烟雨之中独生佳景,此城于明洪武四年(1371)始砌石为城,一直是流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功峡,上游以上几条河流从北、西、南三面向飞仙关涌来的洪水,有排山倒海之势,在横亘的罗绳山脉脚下充分表现了青衣江的暴烈,多功峡口枯期水面仅10米左右,洪枯水位变幅达26米之巨,首段最险,右岸尤甚,“崖如刀削,壁立千仞。中通一线”(《雅安县志》),实“惟天下之至险”(宋《新路赋》),全长约5.85公里,早有川藏公路从左岸穿过。夹江千佛岩,峨眉拥翠,青江漂带。在夹江城西1.5公里处,大观山与依凤山相对而峙,形成“两山夹一江”的绮丽景观——夹江千佛岩风景名胜区即坐落于此。在景区石崖上那蜂房般密布的2470多龛石佛(摩崖造像),更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从唐代开始,人们以石佛名岩,称之为“千佛岩”。青衣江流域最早为氏羌生息地,这一古国究竟建于何时,亡于何代,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青衣水”之名早载于竹简之上。说完了青衣江,咱们在说下涪江。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古代曾被称为涪水、涪江水、内江、内江水、武水、金盘河等多种名称,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涪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铜梁等区域,在合川汇入嘉陵江。

  涪江全长700公里,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总落差3730米,水能蕴藏量223.2万千瓦。涪江主要支流有西河、虎牙河、土城河、火溪河以及白草河等。涪江流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以山区、丘陵和平坝为主,植被繁茂。上游蕴藏煤、铁、锰等矿产,盛产木耳、核桃、生漆、桐油以及多种中药材。[30]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显孔攀鼠等珍稀动物。流域因早期开发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曾吸引李白、欧阳修、陈子昂、杜甫、王勃、李商隐等文人墨客在此任职、游历,有黄龙寺、平武报恩寺和梓潼七曲山等景点。中下游是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三台的产茧量居全省第一。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涪江从松潘的黄龙寺东南(卫风洞)而下,流经黄龙乡、施家堡乡、小河乡,接纳了众多的溪流,出黄龙,进入平武界。在平武境内,经水晶镇、阔达乡、过龙安镇(平武县政府驻地),在平武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铁龙堡,接纳了从左岸汇来的第一条支流火溪河,过古城镇、坝子乡、南坝镇、转向南流,至响岩镇,冲过兵家重地江油关,进入江油境。自江油境,涪江开始迂回曲折于四川盆地北麓,江面宽阔,流向盆地东南。涪江在流经北城乡、武都镇,至中坝镇分为两支,过中坝镇又合二为一。流过川北重镇江油县后约5公里,至彰明镇,左岸支流平通河从北而来,汇入涪江。又过青莲镇,通口河。区间沿青莲镇、龙凤镇、九岭镇边界南行,出江油界。涪江继续下行,进入了流域内最大的冲积平原-绵阳平原。

  涪江流经绵阳北部涪城的龙门镇、游仙区的石马镇、涪城区(原涪县)的青义镇,进入绵阳。芙蓉溪在市区东部游仙区的游仙镇自左岸汇入,安昌河自西而来,在绵阳市区东南汇入涪江。涪江南出绵阳市区,再过涪城区的塘汛镇、丰谷镇,出绵阳。绵阳平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川北重镇绵阳就座落在平原西北缘。涪江过绵阳市区后,进入绵阳市的三台县境,转向东南流,经芦溪镇、刘营镇、灵兴镇、新德镇,县城潼川镇,在潼川镇东塔山下,接纳右岸支流凯江。涪江接纳凯江后,经三台县百顷入射洪市境。经香山镇、金华镇、广兴镇,在独座山下左岸支流梓潼江又来汇合。过县城太和镇、大于镇、瞿河乡、青堤乡、沱牌镇,出射洪市。涪江向南流,过遂宁市蓬溪县、大英县边界,在大英县的郪口镇,右岸支流郪江在郪口汇入涪江。郪口是涪江干流上最宽的河谷所在,也是射洪、遂宁两县交界之处。入遂宁市船山区,经桂花镇、唐家乡,遂宁市区,仁里镇,老池乡,蓬溪县荷叶乡,有一段遂宁市、重庆市界河,在潼南县玉溪镇西进入重庆市境。南流经重庆潼南的玉溪镇、安兴乡、桂林镇(桂林街道),城区梓潼街道,上和镇、别口镇,合川太和镇、小河乡,成为合川区、铜梁区界河,经铜梁区高楼镇,在铜梁区的安居镇纳入右岸支流琼江。东流,经川北门户合川区的铜溪镇、渭沱镇、皂角镇,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由右岸汇入涪江。涪江接纳小安溪后,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结束了670公里的流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涪江流域西北部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的安县、武都镇一线流域暴雨中心区,最大24小时降水量可达577毫米。上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5~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4%,常有暴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中、下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7~9月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4%。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其次是地下水。据下游小河坝站34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490立方米/秒。径流在年内的变化很大,代表年内分配的最大月(8月)水量为最小月(2月)水量的20余倍,7~9月水量可占全年总水量的58%。径流的年际变化是上游较小,下游较大。其变差系数值,上游在0.2以内,中、下游可超过0.20。涪江洪水频繁。公元277年以来的1000余年中,涪江曾发生过上百次洪水。近500年来,涪江沿岸的15座城镇中,干流7座,支流6座城市曾被淹没过。涪江泥沙较多,每立方米中为1.23公斤(小河坝),是嘉陵江泥沙的主源之一。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372.3万千瓦,可开发量133.2万千瓦。内河航干支流通航里程1328公里。主要支流有10条。除火溪河、梓潼江自左岸汇入外,其余各主要支流均自右岸汇入,涪江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火烧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等9条。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0公里,形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