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25章 女皇帝的爱情宣言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359 2024-11-15 07:26

  李泰等人走进了那摆放,也是收藏各种花的屋子中,若说是屋子,也不太确切了,总之,由于现在的李泰是来自后世,所以就将后世大量的建筑勾画了下来,开始对着自己的魏王府进行规划,改革,争取构造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魏王府。当然,李泰还没有狂妄到要在大唐构建一些后世引以为傲的建筑,什么塔,什么门,甚至什么宫等等,毕竟那些已经没有意义了,历史始终是历史,一切的一切都会淹没在历史中,即便真能轰动后世,但自己也已经看不到了,另外,即便自己做的真的很好,那自己来自的后世,他们有可能发现吗?

  室内颇有后世博物馆的味道,而屋子又是各种土木工程的结合,且在很多方面有檀香的味道。与靠近湖边那清净幽闲的竹屋不同,这里显然更收李泰重视,其中有花卉,盆景,药草等分类的大厅,以便要找什么时无法最快速的找出,当然,在这里也划分了四季的种类,大多都是珍贵稀有的品种。这些可都是李泰异常喜欢,也重点要照料的。平时多有府里侍女们来照顾,可见李泰对此却是相当用心啊。

  “若是再到来年春季的花展等,我弄的盆景和种的花,一定要得头奖!”小丫头菊儿挽着李泰,边手舞足蹈。看的李泰几人对视一眼,皆无奈地笑了笑,还说不是小孩子,这丫头怎么看都不像个大人啊。当初,李泰来到大唐之时,一次凑巧,菊儿那小丫头种花不成,正在大恼火。李泰安慰了她一下,遂想到了花,花并非都很难种,那也得看生命力如何,品种如何,而自己以前也颇喜爱花,尤其是兰花,养花是一种艺术,盆景等也是。忽然间,李泰想到了一件异常荒唐的事,那只是自己的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但是却实施了,不为别的,只为问心无愧,从此,李世民对他更加倚重了。

  当时,李泰就对李世民提出了要开花市,每年春季要开花展,在花展时分,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展示自己所思所想出来的栽花方式,例如盆景等,可以展示自己种出来,但外观与众不同的,也可以展示民众乃至长安都不曾见识过的花草树木的品种,跟甚者也可以展示自己觉的有趣的奇技淫巧之物。

  李世民一天顿时十分高兴,毕竟,古时候大唐的娱乐生活项目太少了,就算是皇帝也会觉得无聊啊,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历史上太宗玩赢,魏征进谏,结果把赢给闷死了这事。而这种与民同乐之事,对于这个重民心的开明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于是,在花展正式开始时,李世民也欣然前往,还带去了不少宫中的名贵品种以供展示。而花展也没有让所有人失望,光李泰这个发起人展示出来的花卉品种,种植艺术,盆景种类和艺术等等,就让很多人叹为观止,当真是闻所未闻啊。甚至很多人当场愿意花重金购买下魏王府的花卉,盆景等,而李泰则谢决了,他仅是说,这次仅是展示,是向所有大唐子民展示我大唐地域之光,物品之繁盛的地点罢了。但是下次却可以,当看到不少人露出失望的表情时,李泰又提出,他将在市井间开设花坊,用以出售花卉,盆景等,并将自己精心培养的品种列举出来,且将种植方法,艺术流传开去,还会在每年春季,将大量的种子向全大唐各地送出,以便我大唐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也象征我大唐盛世,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如花般美满。

  另外,李泰还顺道提了句,开设花坊是他那便宜老爹批准的,这样也就杜绝了很多大臣想以皇室宗亲,尤其王爷之身怎可开设花坊的口了。最后嘛,李泰更是说了一件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甚至有人愤怒,最后却又觉的十分合理也无可奈何的事。

  “从古至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最重要的问题无疑是土地,一个王朝的建立需要民心,当王朝建立之时,往往重新分配土地,正是所谓的大乱以后必有大治。但是,却有着那么一些加速王朝覆灭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土地兼并,当农民的土地一但失去,那他们如何生活..............,因此,一个王朝的覆灭,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如今,我大唐天子仁厚爱民,今日更借此机会向我所有大唐子民宣誓,我大唐绝不能存在任何形式的土地兼并,且每过10年将重新丈量一次土地,你们说好不好?”李泰先诠释一翻土地的重要性,随后将回答让给所有百姓们,又由于,李泰是选择在了大唐一个大型的广场上举行,所以当真是人海人海。

  “好,大唐皇帝陛下万岁,大唐皇帝陛下万岁”所有的民众都下跪大喊道,丝毫不给李世民考虑的机会,无奈,李世民只能染杆塔们起来,心里也在纳闷,青雀这孩子,怎么事先一点风都不透露给我呢?不过,这样也好,既然有他一个大唐王爷为民请命,想必,就是那些老顽固的儒学大师也没有反驳的借口了吧,青雀,真还要等,等你给我一个最佳的机会,能让所有人的反对声都小的将尽没有时。

  “孔老夫子曾言‘仁’,先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那么既然先人能提出如此,那么我们后人就能做到,那么,请问,所有我大唐的士大夫,贵族,士族,门阀子弟们,他们能不能做到,他们也有儒家传人,难道他们能给先贤摸黑,他们会输给先贤吗?大家说,他们会也不会?”李泰又向着所有大唐的朝廷大臣们提出了疑问。

  “不会,不会,”民众跟着李泰的呼声响起。

  “杜相........”

  “房相............”

  “长孙大人........”

  “魏征大人.............”

  “我朝儒学大师皆................”

  这让那些原本肚子里有了怒气的大臣都好受了些,原来自己也如此得民心啊,既然如此,那我少些利益,为了我大唐万世基业,千秋万代,也为了能够青史留名,放弃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看着台下那些满心欢喜的人群,李世民感觉到从所未有的舒心,即便是带给他们大唐盛世和安宁的生活,可朕也看得出,不少子民心中还是有不乐意,有遗恨之处,青雀说的一点没错,历来朝代跟替,最重要的还是土地问题,今我贞观一朝,可谓政治开明,民风朴实,可谁知道日后呢?若是趁此机会,趁着这民心大涨的机会,宣布我大唐永不允许土地兼并,违着将糟到我所有大唐子民的唾弃,即便是动用军队又如何,我尚且从玄武门而来,难道就不能再做点什么了吗?历来世家门阀,贵族等皆为朝廷,皇室大患,如今,有如此民心,朕还害怕什么?

  失去了关拢贵族的支持,与山东贵族对立,乃至与全国各地主们不融洽,但朕依然有如此之多的子民。想必将来,在后世,朕的功绩将达到历来我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历代帝王的最高点吧,即万世不可掩盖。李世民虽然这么想着,但他手底下的大臣亦有很多也这样想着的,毕竟,这贞观一朝可是历代最少贪官污吏的啊,近乎没有,朝臣大多都随着太宗为百姓着想的想法,不再局限在自身利益这么简单了。毕竟,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留名青史啊!

  “那么,在此,让我们再次感谢陛下的恩德,祝大唐皇帝陛下洪福齐天,祝我大唐千秋万代!”李泰喊着,就对着高台上面南而坐的李世民跪了下来,随后,全民,包括不管是否反对的文武大臣也都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当日,整个大唐长安城顿时只有“大唐皇帝陛下万岁,祝陛下洪福齐天,祝我大唐千秋万代!”此声音,而来到大唐长安经商的异国他邦之人也跟着下跪呐喊。而后,当他们回归祖国,或遇到祖国之人时,也经常会将今天的事告之他们。“大唐的太宗陛下是历来对子民最好的皇帝,大唐皇朝也是如此,而最重要的是大唐有一个非常好的王子,他为民请命,为大唐陛下制造机会,为农民求利益,求权利,最后,他还非常荒唐地提出了一个要求,一个提高商人地位的要求,但是,他成功了!”

  从此,这世上多了一本记录这次大唐事件的书《大唐王子为民请命传》是一位西泰之人所撰写,并将之流传回西方,妄图让当时的统治者学习大唐王朝那开放的风气,开明的朝政,尤其是天子与民同乐这一点。

  书中有那么一段是这么记载的:正当所有人山呼好一段时间之后,大唐四王子再度站了起来道“臣恳请陛下不再在我大唐行士农工商之例,请一概视之,如今我大唐太平盛世,为何要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请陛下开设文学馆,孔夫子言有教无类,人无贵贱,请允许我大唐所有愿意读书之人入学。为了应允陛下的鼓励经商的政策,臣愿意以身示例,成为大唐首个经商的皇家子弟,能更好地融入百姓之中,众位,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当时,所有百姓都大声喊好,陛下迫于压力,虽然没有答应下来,但已有意动。

  而事后,大唐帝国虽然没有同意,士大夫仍地位尊崇,但是,商人的地位却不再低贱,因为大唐皇帝陛下说了那么一句话“你们若是在看不起百姓,工匠,商贾,那么就是看不起朕,因为,朕的儿子,是商人!”所以,最后,满朝文武只得妥协。

  ....................................

  自从那件事以后,李泰就与不少大臣交恶,但也与不少大臣更近了。毕竟,那次事件,李泰除了在花展上出了次风头后,就一直很乖,直到花展结束,他都再没有任何偏激的言语,就是一副逍遥王爷的架子,把问题都给了朝廷众臣去打口水仗了,而李泰却在商业那方面越玩越好,更是将不少后世的玩意给弄了出来。但他也不敢太过张扬,至少,很多东西弄出来后,或者想弄之前都回与李世民说一下,就比如那玻璃,他可不敢保证,万一自己弄了出来,制成了望远镜,会不会被人攻击成故意泄露有利于偷窥军事的工具等。

  而李泰悠闲时,朝廷上正吵的不可开交,以李世民为代表和一些一般出声的地主大臣们,则纷纷都同意魏王李泰的观点,,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拢贵族还有被李氏皇族一向打压的山东贵族和四大名门望族等,对李泰提出的请求表否认态度但他们力量最大,代表人最多,而那帮子自誉为儒学大师的大臣则纷纷表示对李泰的建议非常乐得看到成功,尤其是这些问题都是将孔子这顶高帽子带上的,而花展那天百姓对他们的评价也这让他们非常兴奋,被他们自己一致认为,自己是有始以来最接近孔孟等先贤圣人的儒学大师,而大唐也是最符合孔子‘仁’的思想核心的王朝。于是,在朝廷上推波助澜。

  最后,李泰自己是没有丝毫被波及,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而整个大唐则经理了一次变动,从此以后,民心更向着大唐,一致曾甚至是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虽然也有一些因私人利益被波及的大臣怨恨李泰,但无奈,李世民都放话,大家也只有哑巴吃黄连了,就算真有苦也不能说啊。不过,李世民还开口了,这次永不兼并,且不能以任何形式兼并土地的政策若得以成功实行,他将将那些配合的地主,贵族等的名字罗列下来,记载在大唐史中,这反而让更多人钦佩起李泰来了,不管是他的功绩还是胆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