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88章 宴会的诧异变化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3931 2024-11-15 07:26

  而且,李泰很想开口问一句,既然象兵这般强大,能令白衣大食吃了大亏。那么,他们是否会坐视萨珊波斯重建呢?综观历史,自几年前萨珊波斯将最后30头战象损耗之后,知道他灭亡,都再也没有出现过象兵。那么,这不过是停战半年,萨珊波斯就妄图组建象兵反击,这简直是妄想。你是大象太多,还是以为象兵跟骑兵一样简单呢?想重建就重建啊。他白衣大食会愿意看到你重建吗?若是他再发动一次进攻,你抵抗还来不及,有什么精力组建。或者说,你去哪弄那么多大象,去南亚?等弄来,早开战了。波斯国内将重心放在重建象兵,这可真是一大错误啊,虽然将士气提升了,但最后还是必败。另外,当他们认为能依靠象兵时,多半对援军是不会报太大的希望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李泰是不敢想了。

  对于萨珊波斯的选择,李泰不打算提什么意见,更别提干涉了。在他看来,这象兵多半是组建不起来的了,不管是时间、精力、财力等方面,都不行。当然,他不是说波斯穷,相反,波斯商人在唐朝遍地都是,这个曾经被欧洲称之为遍地黄金的帝国,它能穷吗?只不过,目前正在抗击白衣大食,财政肯定吃紧,但若是要挪出个十多万大军的粮食,还是绝对没问题的。对波斯此地,李泰只恨不是后世,这可是块富得流油的宝地啊,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可惜,在初唐没法开发,真是可惜了。

  自从与布兰谈话之后,李泰沉静下来,不断思考着自己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有象兵带来的利弊等。

  不久,军队护送着李泰等人来到了波斯帝都泰西封,萨珊朝波斯万王之王伊嗣侯亲自出城迎接。

  李泰不禁苦笑,先有李世民出长安迎接自己与李恪,如今有波斯王。那么,等自己去了白衣大食,是否也有哈里发亲自出迎呢?将来为了利益,在向西去埃及,那该有谁来迎接呢?当地土着人?还是拜占廷驻埃及总督?真是有趣啊,当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算计这些时,这历史也改变了。

  但李泰的穿越却令得这些改变了,此刻已是贞观十四年,却不见叙利亚被征服。而原本在进攻波斯同时,阿拉伯名将阿穆尔率大军640年攻入埃及。由于得到当地土着科普特人的支持,在阿拉伯人攻克几座城市后,拜占廷驻埃及总督纳贡求和。642年拜占廷军队撤出亚历山大里亚港,阿拉伯人占领全埃及。因为李泰表示出的对埃及的想法,使得拜占庭不敢轻易放弃埃及。同样,李泰也派人进入埃及,与当地土着人取得联系,若能抵抗白衣大食进攻,十分愿意助其成立一个自由的国家。因为李泰记得,遵奉宗教的逊尼派(正统派),崇尚白色,我国古代称之为“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他的主要支持者是叙利亚和埃及的大贵族,因此他们把首都迁至大马士革。若是能帮策动埃及,那么,白衣大食的战争势必很难。

  再过四年,即644年(贞观十八年)底,现任哈里发欧麦尔将遇刺身亡,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将被推选为新任哈里发。奥斯曼虽是那一位的早期信徒,但其家族却原是麦加古莱西部落最有权势的家族,曾是那一位的政敌。奥斯曼本人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许多重要官职,都用其族人担任,结果引起不满。在656年6月,一些受党派斗争利用的阿拉伯战士,包括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儿子回到麦地那,杀死了八十岁的奥斯曼。于是,那一位的堂弟兼女婿阿里被推选为第四任哈里发.

  然而,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为首的倭马亚贵族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里展出了奥斯曼的血衣,提出阿里不配当哈里发。赞同的还有先知的妻子阿以涉,因为阿里曾对她不敬。于是两军对垒,当阿里的队伍快要打胜时,好几部《经书》拴在对方的长矛上,高高举在空中,意思是不要用武力而要用《经书》来决定。直率的阿里同意把问题交付公断一一阿里的无能就在于此,他缺少哈里发应有的气质。结果引起双重后果:一是拥护阿里的这一派分裂,出现哈瓦利及派(意为“出走”),他们认为除天神的调解外,绝无调解。哈瓦利及派遭到阿里的镇压。二是公断的结果不利于阿里,阿里又拒绝退位,但其权威已落地。661年,阿里被哈瓦利及派刺杀。

  换而言之,李泰之所以敢站早白衣大食的对立面,那是因为他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因为阿拉伯内部各部落的矛盾,他们才不得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这无疑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好办法。但同样的,他若真有本事,那就该在这内部矛盾上做文章,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出相应对付方法的。只要能提前引发矛盾,那么,白衣大食之后的‘绿衣大事’、‘黑衣大食’等,各种可能都会发生,宗教派系之争,内部矛盾之争,任何一个都足以令这个强盛一时的大帝国毁灭。但若东方的大唐一直抱着有始至终不变的仁慈对待这事件的局势,那么,这又会是另一种场面。

  ..............

  原本在雅穆克战役后,欧麦尔派遣赛耳德率军开赴伊拉克前线即萨珊波斯西部。于637年(贞观十一年)5月在卡迪西亚与波斯军会战,阿拉伯白衣大食军队大胜。6月,赛耳德胜利进入波斯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已弃城而逃。643年(贞观十七年),波斯皇帝在北方最后的避难所伊斯法罕陷落,皇帝逃奔波斯东部呼罗珊。

  看着此刻的萨珊勃斯帝都泰西封,李泰有一种荒缪的感觉。因为李恪的缘故,使得白衣大食感觉到了大唐可能的插手,仅是将波斯南方重镇苏斯等攻占。而李泰早些的联络西方,令得拜占庭使出全力反扑白衣大食,可笑的是,他们居然还说,为了与大唐的友好,为了丝绸之路的和平,一定阻止西线的白衣大食。而对于埃及,他们明知道肯定会失去,但还是十分给大唐面子,他们说得很好,您放心,为了拜占庭与大唐的友谊,我们宁可放弃埃及,让这个行省回复自由,只为了对付与大唐共同的敌人,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

  因此,当李泰的人以抵抗白衣大食,不臣服于其,将会回复你们向往的自由,那时,所有的埃及土着人无不激动万分,十分愿意听从来自东方的救世主的命令,他们愿意拿起手中的武器,向侵略者反抗。在拜占庭驻埃及总督与李泰派去的人的策动下,人们自发起来反抗,与拜占庭军队一起反抗白衣大食军队。当然,拜占庭必须做出表示,否则,大唐不会管其死活,若大唐不出兵,拜占庭灭亡或缩回欧洲也未时不远。故而,他们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提供埃及民众武器等。

  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7世纪,埃及历经31个王朝,和近千年的外族统治。此刻居然能享受离自由、独立不远的时刻,埃及民众可谓是兴奋万分。因此,他们的反抗令得白衣大食和拜占庭诧异万分,拜占庭深刻了解到这个民族对自由的向往。他们的皇帝看到总督传来的消息后,也不得不对李泰以李世民的名义对提的劝说等发出感慨,东方的大唐皇帝果然高瞻远瞩,身处万里之外,亦能感受到异族子民的想法,对防系局势了如执掌。我若是再不放弃埃及,恐怕他们真就投降白衣大食,当数千年的苦难于一夕爆发,若是一起进攻,那我拜占庭为时不远夷。

  立即修书一封,要求传给李世民,对大唐的帮助万分感激,身称一定支持大唐皇帝的决定。而自己一方也正势如破竹地进攻白衣大食,说是迟早要重新抢回叙利亚,北线战争形式一片大好(其实还是西线的埃及大反攻牵制了白衣大食才对,缓解了拜占庭压力,民族解放的力量是巨大的)

  白衣大食十万意外,明明不是说好帮助自己攻下埃及的土着人尤其以大贵族为代表,居然带头反抗起来了。问清原因后,大感意外,居然是拜占庭承诺还他们自由,不禁奇怪万分,这拜占庭皇帝是否脑子烧坏了?有了什么毛病?不过,他们是不敢做出给他们回复自由的承诺,只得继续强攻埃及。

  那一位在世的时候,除了几次小打小闹的遭遇战,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基本还是井水不犯河水。

  当时,先知他老人家正忙着整合阿拉伯诸部落,拿着经卷和宝剑,率领着一众圣门弟子,在半岛的黄沙中到处传道授业解惑,沙漠上的人们不断聚拢到他周围,其中不乏他昔日的头号对头麦加倭马亚家族的大当家阿布·苏富扬、日后的阿拉伯第一名将“天神之剑”哈立德等重量级人物。千百年来,这片地形如散沙,而现在沙粒正在聚集成一座通天巨塔,阿拉伯半岛已显出“分久必合”之像。

  波斯却正经历着“合久必分”的痛:伙同悍将沙·赫贝拉兹干掉老爹库二的卡瓦德二世很快也在宫廷政变中掉了脑袋,另一皇室成员阿达希尔三世上台,这个阿三掌权后,发动皇室大屠杀,把几乎所有可能威胁到他王位的王子公主统统杀死。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稳坐龙庭,没多久又有新君挤掉他,依次是俾路支二世、霍尔木兹五世、霍尔木兹六世……库二被弑之后的三年间,先后有九位短命位皇帝出场亮相,你没唱罢我就登台,帝国乱成一团。中央政权濒临崩溃,地方势力乘机割据,“萨珊波斯”几乎变成一个地理名词了。直到632年,库二流落民间的后裔,21岁的耶兹德格德三世被扶上位,乱局才算稍有改观,但耶三的运气比崇祯皇帝还糟糕,他接手帝国时,连年的战争不但掏空了国库,也耗尽了民财,赋税早已预征到了三十年之后。各地豪强并起,大军阀们拥兵自重,不把皇室放在眼里,连稍有点力量的小村镇,也筑起城寨蓄养民兵,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至于也门、巴林等海外飞地,更如断线风筝般脱幅而去。就在这个当口,阿拉伯人打来了。

  但这并不代表萨珊瑚波斯就没有抵抗力量,若是再不反抗,豪强、军阀也会灭亡。耶三开始整顿波斯,联合各地势力,一起抵抗,他们也曾将白衣大食赶回沙漠。他们也曾强大,但是,越在乱世,越是帝国末年,争权夺利现象越严重。布兰就是看穿了这点,才会在一次皇室大量乱中,将东线的宰相调回,凭借他抗击西突厥的军队,控制住了泰西封,也使得各地豪强、军阀听命。可惜,当他们一打胜仗,下属再次叛乱,大好局势不复存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