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112章 李恪到来,新的计划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182 2024-11-15 07:26

  ‘妇人之仁’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若对女性来说,原指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即妇人心软,有同情心,后来指柔弱,办不成大事。

  这‘妇人之仁’原本该用在历史上唯一一个杀人过千的勇将项羽身上才对,但此刻的李泰,却有将之用在武媚娘的身上,当然,这可能根本就不贴切。而他自己,也有这迹象。

  此时的武媚娘决不是外人眼中处世果决的魏王妃,也不是原本历史中做上女皇帝的武照,而仅是一个如同寻常女人一般,也有着与她们一样的琐碎、烦恼、忧愁的平凡女子。

  深夜,武媚娘紧搂着李泰,问出了一个很多人想问的问题,“殿下,还需要多久我们才能回大唐,回长安,回家?”李泰离开大唐1年多了,武媚娘前来找他也花了很多时间,那么等事情了结,他们能够回去大唐,那又会需要多久呢?将头埋在李泰怀里,她是多么地希望李泰能在此刻抽身,与自己一起回去。此刻的武媚娘再不是原本那个刚入魏王府时,还有着野心,还曾想着权力、地位的女人,她仅是个希望李泰平安,希望自己魏王府一家人能平静地生活在一起的魏王妃,早已融入自己的角色,习惯了一切以李泰为重,习惯了扮演魏王妃的角色,安宁也是她更想要的。

  而对这个问题,李泰颇为无奈,却也回答不上来。原来的李泰是压根没想过亲自来波斯,或者说是这个时间来,这个中亚、西亚、北非尚且处于战火中的时期。但李恪的一事却让他看见了许多,所以他来了,但因来的匆忙,并未估计过时间等等,所以面对武媚娘的疑问,李泰根本答不上来。

  看着武媚娘那艳若桃李的容颜,回想家中其他女人的容貌,李泰首次生出发自内心的歉意。原来,并非是自己不想她们,只是由于穿越的问题,自始至终未敢真正正视这世间的一切,太假了!太神奇!太过梦幻了!一切来的都是那么的自然,可李泰总有种想要触摸,却又害怕这只是个梦的感觉,此刻武媚娘的话,却令得他真正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梦中,即便是梦,那也该做得完美!

  以前的一切都太顺利,致使李泰往往生出荒唐的感觉,此际他才明白,这不仅是运气好,至少还是上苍在保佑着自己。时间!现在自己唯一的难题,唯一可能制约自己的,仅是时间而已,时间决定一切。

  瞬间,本已产生歉意,有过一刹那‘妇人之仁’的李泰又回过神来,再次凑到武媚娘耳边,轻柔道,“媚娘,再让我感受一次你,我需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武媚娘呵气如兰地在李泰耳边轻声柔媚地“恩”了一声,接着,房内仅剩下女皇帝那媚人心神、如泣如诉的声音。

  .............

  竖日,大唐皇帝亲下的文碟被送予白衣大食占领的波斯地区,李泰他们要做的仅是等待,等待对方的反应,等待李恪的到来。

  经过一翻思量,李泰明确得出,白衣大食在这时候不敢开罪大唐,将李恪留在白衣大食那也没啥好处。或许他们能将叙利亚攻下,但一样有宗教狂的拜占庭也不是好惹的。宗教会发动‘圣战’,基督教也曾有十字军那帮宗教狂徒,只是想来欧洲除了拜占庭外,当下不会有太多人能领教到阿拉伯的实力。但能站阿拉伯那旷野地进攻下依旧不被灭,那么拜占庭的实力可想而知,其自然有能力抵御,且丝绸之路的诱惑,大唐暗中的支持,这都能成为统治者的一种信念,而保护家园则是下层士兵拼命的理由。

  而北非下埃及,这个非洲唯一受到外族统治上千年的民族、国家,相比上埃及处于尼罗河发源地,它处于尼罗河下游汇入地中海处,地理成了制约其命运的一大要素。但现在拜占庭自身抵抗白衣大食都不敢言定能坚持住,但为自由而战的埃及人却散发出令人无法想象的力量,居然顶住了来自白衣大食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即便是‘天神之剑’也不得不惊叹这个民族所承受苦难之多,这顽强的抵抗并非一个和平民族能做得到的。就好比阿拉伯人曾一度落后,一度遭受外族统治,当他们都聚集到先知的旗帜下,听信‘圣战’的号召时,任何一个曾比他们先进的周围民族都不足以抵抗他们。原本是打算招降埃及土着人,他们也成功联系到了,但大唐地横插一杠却使得整个时局被搅得乱七八糟。

  不过此时的白衣大食还不敢得罪大唐,先知对大唐的评价甚高,大唐在他们眼中是个神圣的地方。之所以联姻大唐,那是为了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毕竟先知的圣训还在眼前,“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是一句很平凡的话,并无什么华丽的辞藻,却诠释了中世纪时期大唐在世界的中心地位,那时的大唐影响力可见一般。即便是落后的阿拉伯民众,在他们中也流传了关于大唐的文化与富饶,丝绸之路向西带去的不仅仅是丝绸、瓷器等物,更重要的是文化,它影响了整个中世纪。而将这丝绸之路发展至最甚的却是阿拉伯人。他们不禁派遣大量人去大唐学习文化,还将大唐先进的文学带回并与西方文化融合。

  .............

  “哈里发愿意让三哥前来泰西封,真是太好拉”李治与李漱一起高兴地欢呼,而相对的则是布兰的沉默。

  李泰微微一笑,将布兰那柔荑般的手握在手中轻轻揉捏,轻声道,“担心什么呢?”

  布兰有些不自在地摇了摇头,却没说什么。

  李泰与武媚娘相视会意一笑,心下了然,只怕明天泰西封就会流传大唐与白衣大食交好,大唐退出这场战争,将要离开波斯,任由白衣大食攻打波斯的传闻了。

  “啧啧,5万匹好马,好大的手笔啊,那么我尊敬的魏王殿下,您是否对自己此行感到满意了呢?也可以回去了?”黛丽雅略带讽刺的声音响起,最近几天,这小丫头时理时不理李泰,要么斗嘴外加讽刺,要么看都不看一眼李泰,而后者则乐得看她那副孩子气的样子。

  轻轻摇了摇头,仅是将头转向布兰,淡淡道,“现在明白了吧,很多事都不需要本王去做,下面自然有人去办了”

  布兰沉吟了一下,方才点头,无奈地接着道,“确实如此,魏王仅是放出风声有意白衣大食的马匹,他们就立即送上5万匹。您想见吴王,他们主动将他送来泰西封,还大肆宣扬与大唐的友谊和联姻,你只需要在这里闲暇玩玩,下面的事都有人替您办好了”说到最后,布兰不禁轻笑出声。

  李泰耸了耸肩膀,饶了饶头,语气无所谓道,“我就说嘛,泰西封压根就不太平,而白衣大食不单是能收买埃及内部人,也能在波斯布下情报网,而且收买一个即将被灭亡民族中动摇的人心,这可不是难事。我也就小试牛刀,故意放出这个有意建立‘大食市马使’的消息,结果么?我自己还没动,他白衣大事却为我解忧起来了,真是一条龙服务啊,还是到了家了”发现众人奇怪地看着自己,李泰立即醒悟过来,又用了后世的词了,洒意一笑,轻描淡写地喝了口酒,就好像与自己无关一般道,“那么,布兰啊,是否该考虑下对泰西封进行一场清洗了呢?当然是清楚一些杂质呢?”

  5~10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强化的时期,且最重要的是门阀士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消亡。

  5~15世纪的1000年中,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这整个中世纪是近代发展的奠基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后世是致关重要的。整个中世纪,东方即中国的文明一直是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向近代过度的过程中才会衰弱下来,甚至是一度倒退,但不得不说的是,整个中世纪的千年,最耀眼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他们的智慧是与世无双的。

  中世纪的变革很大也很多,尤其是开端时期,先是中东强国萨珊波斯,还有东欧强大的拜占庭,中亚曾一度令西方害怕的突厥帝国。其后东方兴起了强盛的大唐,一下就成为了世人所瞩目的中心,没有一个民族与帝国能遮挡他那耀眼的光芒。紧接着,西亚出现了宗教的阿拉伯帝国,他西灭埃及,北赶拜占庭,东灭波斯,还一度打到大唐,向南则灭了印度。

  自此,东方的文化不再光靠丝绸之路来传播,将又另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阿拉伯来传播,的确,他们做到了许多,但最终的结果却促使了中世纪后期的西欧盛行起了文艺复兴,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传播了大量文明,也激起了他们东来的念头。

  ...........

  这天,耶三不再如先前一般狂妄无知,他以十分隆重的礼节接待了白衣大食使节团。不过整个过程中,他对李恪的态度远远比对几名阿拉伯阿拉伯来的要好了许多倍,而那几名使者却未表现出什么不乐意,对此李泰暗自点头,从这点看,波斯的确比阿拉伯差了很多。一个将近千年的帝国,虽然几经改朝换代,但却是换汤不换药,依旧以那种不变的制度统治下去,怪不得说整个萨珊波斯已经太腐朽太老了。若是大唐之后的朝代连续千年仅换了统治阶级,却未大肆改变朝廷制度,不随历史而变,那么,再强的帝国也会灭亡,从内部。

  李泰与李恪两兄弟一见面立即就是一个热情的拥抱,而几名阿拉伯使者却令李泰大感意外,怕是有备而来吧,居然都说了一口流利的汉语,的确耐人寻味。

  一场大宴之后,李泰等人有了单独与李恪相处的时间,而不管是白衣大食还是萨珊波斯,都聪明的没人打扰,毕竟这将牵扯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唐将下来如何?时局怎样变化等等?

  ................

  刚坐下,李恪口中的茶还没咽下,李泰已经十分无礼地伸出右手,要债似地放在李恪面前。

  李治与李漱以及武媚娘都颇为奇怪地看向李泰,不明白他这是在干嘛,刚才在外面还表现的那么激动,怎么一转眼到了屋子里,立即成了要债人的模样了?

  “咳咳,我说四弟啊,你是不是应该让为兄我品尝一下家乡特产,茶呢?另外,我赶了这么多路,好歹也该让我休息一下嘛,你这,这是为何?”李恪满脸郁闷,对李泰的行为又十分无奈,只能用幽怨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四弟,希望他能有些自知之明,先让自己好好休息一翻。

  李泰叹了口气,以一种我了解、我明白、大家都是男人的眼神回答李恪,但嘴里却丝毫不放松,淡淡道,“你也别装了,我就不心你呆在白衣大食这么几年,会没有丝毫收获的饿,尤其是当初跟你一起来的情报人员可大都跑去经商了,不仅在波斯,也有在白衣大食领地的吧,别说你就知道安心当你的驸马,我大唐吴王沙时变得这般随遇而安了呢?”右手始终没有放下,嘴角扬着迷人的微笑,一副吃定李恪的样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