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71章 再次犯错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189 2024-11-15 07:26

  ...............

  皇宫大内,遍地各处都有飘香的黄菊花,宫中侍卫,皆是身穿金甲,,走到哪儿,都是一片金黄色闪耀,令人不得不为这阵势而惊叹。

  场地周围,有乐师演奏歌乐,众人都不亦乐乎,心情颇佳,互相谈论,而理所当然的,李泰与李恪等成了宴会主角。

  当有人好奇,李泰穿着如此怪异的服饰,准备做什么?且,他准了什么节目表演之人,那个最喜欢吊人胃口的家伙,却是一句“秘密”就让众人熄口了。

  看着宴会进行了一段时间,李泰方才叫人准备开始节目,所有人都坐回原位,等待好戏开始,也想着,魏王会弄出些什么新鲜花样。

  ...............

  一开始,还是显得比较老套,且也有异样感觉。表演程序较为复杂,府县散乐、杂戏以及山车、陆船等都有相应节目。然而,这些众多的节目都能条理缜密地组织起来,做到按部就班,顺序井然。

  众人都抱以热烈的掌声,都明白,今天这宴会,并非如此简单。

  开胃菜结束,第一次小高潮来临,只听到令大地震动的脚步声传来,众人分分大奇,这是怎么回事?却更加对接下来的节目产生了兴趣,会是如果让人意外和吃惊呢?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李泰,后者则微笑不语,将手指做了个禁声的动作,再指了指远处,那声音发源地。

  终于,出现了,众人哗然,这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一群活生生的大象,惊讶、不解,这魏王到底打算做什么?将一群十多只大象迎入宫中,并带入宴会,难不成,这大象还能表演?还能舞蹈么?

  答案果然令人惊异,事实就是如此,这群大象井然有序地入场,随着音乐声,或者鬼拜或者舞蹈,动作起来,有如击鼓般的震撼,令人动容,如此中于音律的大象,怎会不教人惊奇,又称道无比。顿时,欢呼声如数,宴会气氛热烈无比。

  当表演结束之后,指挥大象的饲养人员,以及黛丽雅,均引导大象,朝着李世民所在之地,整齐划一地鬼拜,“大唐皇帝陛下万岁,恭祝我大唐国泰民安,盛世太平”

  所有人亦同时高呼,宴会的高潮到达。这也预示着,大唐驯兽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怎能令人不兴奋呢?

  李世民也十分高兴,哈哈大笑,“诸位平身,请坐吧,泰儿,还有什么节目,接着上吧”

  李泰领命,先令大象退场,再让舞马上场。这些舞马皆身披彩纹花绣的衣服,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其富丽之态。

  众人都觉得眼前一亮,当初首次在鸿雀楼见到舞马表演之时,都因为不是太靠近,未能仔细观察。白天阅兵仪式结尾时的表演,又不得细看,现在晚宴之时,如今近的距离,不禁产生了一种眩目又富丽堂皇的感觉。虽然已是第三次见到了,但还是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目不转睛地盯着。

  自此,舞马被视为盛世祥瑞之物,深受大唐自民的喜爱。

  当舞马退下,表演场地旁边的烛光都熄灭,还有巨大的帷幕撑起,阻隔住众人的视线,令得诸人的心被再次提起,着又是什么节目。

  音乐声响起,烛光再然,场中,一个女子翩翩起舞,不是众人所见过的任何一种舞蹈,动作既优美,又能提动人心。

  众人细看,此女正是那波斯公主黛丽雅,而她所跳的舞蹈,颇为怪异,前所未见,靠着踮脚来舞动的舞蹈,异样又好奇的感觉袭上心头。

  没错,这黛丽雅所跳的舞蹈,正是李泰提出的,来自后世的芭蕾舞,她脚上所穿的淡红色鞋子,正是芭蕾舞鞋。在她地舞蹈之中,动作顺畅,轻快,完全没有,才练习今有数月的感觉,就像是,她天生就是一个天才舞蹈家一般,很轻易地就适应了芭蕾舞的要求。

  当黛丽雅跳完,向着众人,尤其是天子坐了个异样的动作之后。先是安静了一会,众人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恪嘿嘿一笑,捅了捅李泰,“四弟啊,没想到,如此场合,这黛丽雅依旧能跳得这么好,那么,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李泰无所谓地耸耸肩,“这有何难,让你上,你又不敢,怎么平时很豪气的吴王,居然比女孩子还害羞了?”说到后面,语气一转,变为调侃状。

  李恪一脸黑线,不吭声了,好一会,他才吱呜了句话,“这跳舞,是女子所事,岂让让咱大男人去,反正,你想去,你自个去,为兄可不参与”

  李泰无奈摇头,这李恪,也还是典型的封建思维啊。

  ...............

  李泰离开座位,来到场中,优雅地单脚跪地,左手抚胸,“陛下,诸位,趁着今夜如此良辰,如此豪华盛宴,不若由本人,也来演示一翻,让各位一饱眼福”

  这话顿时让整个宴会中的声音停下,都好奇地打量着李泰,观其所穿的服饰颇为奇怪,却不知,那是后世的服装,尤其适合宫廷宴会等。

  李世民大笑数声,“好,青雀啊,你就让朕等瞧瞧,你还有什么本事没拿出来”

  “谢陛下”李泰十分优雅地起身,黛丽雅也已经来到身边,换上了其他服饰。李泰十分绅士地伸出手,黛丽雅微笑着将手递过,接着,两人跳起了在牧场闲暇时练过,回来后又排练数天的宫廷社交舞。此时,男的英俊,女的美丽,李泰来自后世,但却深过这方面的家庭教育,虽不是个中高手,但也不会让这时代,那些没见过的人看出什么不妥。黛丽雅仿佛天生就是个舞蹈家,很是轻易地将社交舞等学会了,与李泰配合起来,在外人看来,确属天衣无缝。

  加上那与众不同,又十分动听的乐曲,众人大哗,这大唐,何时有如此乐风,有如此舞蹈,这魏王是如何会这些的?

  一曲终结,众人还尚在回味,两人一施礼,就不等他们反应,变退了下去,因为,接下来,李泰准备给众人一次震撼,尤其是对大唐那开放的风气,来此冲撞,激烈地冲撞,亦是与儒家文化地一次猛烈冲击。

  众所周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版本有六种,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故事自晋朝开始变有稍许流传,形成在宋朝到清朝,但更多的说是明朝,而李泰,他则准备将此故事来冲撞那些封建制度,这等级森严的社会,在此宫廷宴会之上,不故什么后果的陈述此不公的天下。

  ............

  自唐朝之后,社会上的矛盾以及不再剧烈,唐朝是毁于朋党之争。确切地说,唐朝是被门阀世家,封建士族,那些门第极高的大族,与那些地位较低的寒门庶族的争斗而灭。为何?很简单,唐朝后期虽说藩镇割据严重,宦官专政猖狂,但却非是没有扭转余地。但是,牛党李争,却是致使大唐覆灭的根源。

  与汉明宦官与大臣的夺权之争、宋朝士大夫之间政见相争不同,唐朝的“朋党”之争是一种“阶级”斗争。确切的说是高门士族与寒门庶族之间的斗争。自隋开科举,削弱士族势力,加强皇权后。到唐朝建立,士族的地位仍很高。唐以关中立国,其统治集团多是宇文氏关陇士族。但东汉以来沿袭四百年的关东、江南士族仍然保持很高的声望,对李唐王朝及关陇士族很不利。最可气他们居然不屑同李氏皇族通婚,害得皇帝女儿为嫁人发愁。李世民下诏修《氏族志》禁止七姓十家互婚,却见效甚微。连魏征、房玄龄等人也暗中与之结交通婚。到武则天时期,由于其出身寒微,做法又不合正统礼教,士族集团群起反对。于是她大力提拔科举庶族,贯穿有唐一代的士庶朋党之争拉开了序幕。

  通常认为庶族是皇室特意提拔的又起自寒微,天然的应体恤民情、效忠皇权。但看唐朝士庶党争的事实却相反,原因在于朋党间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痼疾。以最著名的牛李党争为例:在藩镇问题上庶族的牛党主张安抚,李党则主张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有名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士族集团对唐王朝延续的贡献。在对外关系上牛党主张妥协,甚至在李德裕收复维州后,宰相牛僧孺竟然反对收复。并将吐蕃主动投诚的将领送回吐蕃,致使其全部被杀。对待官吏的设置,士族的李党针对冗员过多,百姓负担过重的现象,提出“吏员能省则省之”仅在中央就裁撤数千官吏,而牛党执政后马上恢复。对寺院经济双方也针锋相对,当时大量的劳动力被寺院占有,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李德裕禁止寺庙蓄奴,恢复其奴婢自由。而出身寒门庶族的牛僧孺掌权后下令官府不得干预,并将李德裕贬到现在海南的琼山。自此,从唐初刘洎与储遂良开始,延续近两个半世纪的士庶党争,在唐宣宗时期以科举庶族出身的牛党取得最后胜利告终,二十八年后,黄巢起义,再过三十年,唐朝灭亡了。

  都知道党争祸国殃民,然而两党人才的互斗也十分可悲。士族刘晏实行盐铁专卖,科举出身的杨炎颁布两税法,对百姓和中央政府都有很大利益。结果是杨炎贬死刘晏为老师元载报仇。李德裕堪称宰相之才,维护国家统一,打击藩镇割据。他的很多主张对百姓利大于弊,却由于党争死于贬谪地。双方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勾结宦官,使宦官坐大。而庶族官僚袒护倚仗藩镇对抗士族,多次阻挠对藩镇的讨伐。最终,唐王朝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这大概是唐朝开国皇帝没想到的。

  .......................

  在皇宫中搭建的舞台上,流传一千六百多年,自东晋末年开始,至宋以后完善的《梁祝》正在表演,而在表演的同时,却加上了旁白,这不是画舌添足,而是阐述着封建儒家思维,对人们的禁锢。这是李泰特意要求加的,很显然,这次原本十分美满的宴会,算是彻底泡汤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其他大臣,皆脸色不大自然,

  不少功勋子弟,王孙公子,还有那些个无拘无束的公主们,则完全被剧中清节所吸引,这里面尤其以李漱为代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