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沙土窝

第232章 234.小丢圪垱跺围墙

沙土窝 沙土窝 3629 2024-11-15 07:22

  韩述苦说道:“关于农作物育种研究,特别是适合红焖地区的种子培育,我认为这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断试错的繁琐工作,不是一年半载能出成果的,要是整个专业的师生都来俺大队驻扎下来搞研究,不太现实。”

  “他们读三年大学就毕业了,然后人家就到单位上班了,前期的研究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周求实和刘青松还有姚致敏互相看了看,都点头称是。

  培育一个新品种的种子,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出成果的,甚至十年八年能培育出一个良种也是正常的,他们学校是个专科学校,学生上学是三年时间,一毕业国家就分配工作了。

  大多数都分配到地区农业局和县农业局这些对口的局委,只有少部分没材料的会分配到公社农技站。

  这些单位尽管与农业紧密相连,但基本上没有哪个会再亲自到田间地头从事种子培育的相关研究了。

  山楂农业专科学校要是把一个专业的师生乌泱泱的都弄过来搞培育种子的研究,不切合实际情况。

  听了韩述苦的分析,这三个人也知道韩述苦说的是正确的,种子培育不是短期工,有可能一搞就是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以及一辈子。

  后世我们的袁老爷子就是搞了一辈子杂交水稻的研究,让夏国人吃上了饱饭。

  对于种子培育的艰辛,周主任他们不是门外汉,相反,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特点,那就是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出成果。

  周求实思索一会儿,对韩述苦说道:“韩支书,您觉得怎样搞这个农作物育种研究更合理?”

  韩述苦看着三个人,认真说道:“要是你们还是如以前那样搞农业研究,还是在你们那地方搞就好了,我很忙的,也没有兴趣掺和到学校的研究中去。”

  三个人一听韩述苦所说,明显是排斥他们的参与呀,都有点着急,张口就要辩解。

  韩述苦抬手阻挡了他们的发言,继续说道:“假如要来小码头大队搞种子培育包括探索庄稼生长期管理,我认为学校派遣精兵强将过来就行了。”

  “这个精兵强将我有几个要求”,韩述苦边说边伸出一根指头,“一,无论师生都行,人数不能多了,五到十人为宜吧!”

  接着伸出两根指头,“二,思想端正,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默默无闻研究一辈子的思想准备。”

  伸出三根指头,“三,必须听从我的安排,在我的指导下研究,要是看不起我这个农民,就不要来了,免得找不自在。”

  三人听到韩述苦的要求,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这不是霸王条款吗?

  第一条和第二条还说的过去,双方第一次合作,人数少点也能理解,还不知道双方会不会顺利进行下去呢?

  来这搞农业研究,肯定得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要是不能在这常年累月的驻扎下来专心搞研究,还不如不来呢!

  对于这两点,周主任他们也是非常赞同的,但对第三点要求,三人都有意见了,堂堂一所大学的专业教师来大队驻扎下来搞研究,竟然必须听从他的安排,在他的指导下研究。

  三人觉得这个要求对他们来说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

  本来建议学校农作物育种这个专业来小码头大队搞育种研究,是因为韩述苦已经有研究成果了,肯定也有一定的经验。

  学校育种系来了后能直接借鉴一下韩述苦的经验和成果,学校岂不是能快速出研究成果吗?

  现在要是都听这个年轻人的,他还是个农民,那怎么能行呢?

  我们毕竟是一所大学,是专业搞农业研究的,怎么能在他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呢?

  退一步讲,要是三年五年的没有个研究成果出来,岂不被同行笑掉大牙?

  看着三人吞吞吐吐的不痛快劲,韩述苦知道,他们这是既想要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又不想听从自己指导。

  前面说的想把小码头大队当作实验基地,就是馋自己的身子,额,馋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骨子里,这帮老学究就看不上自己这个土老冒。

  道不同不相为谋,滚蛋吧!

  韩述苦也失去了周旋的兴趣,周主任三人看到韩述苦脸色阴沉下来,知道想让这个年轻人松口,现在也不大可能了。

  于是,三人提出返校请示一下领导的说辞,然后三人都回山楂农业专科学校去了。

  秋收全部完工后,韩述苦组织东西码头大队还有毛庄大队的社员们进行了一次大会战,在小丢圪垱周围一遭筑围墙。

  小丢圪垱大约有十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最长处有四公里多,最窄处有不到三公里,大体上东西长南边窄,周长有个二十五里左右。

  韩述苦计划这二十五里周长全部砌成一米五高的围墙,因为小丢圪垱上除了最东边种植有二千亩的树木外,余下的一万三千亩沙岗要全部种植果树。

  还有大队所有的养殖场都安置在小丢圪垱上面,最西边种植的几亩苹果、梨、桃、杏啥的水果是六十年春天栽种的。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到明年春天苹果、桃子就大规模结果了。

  这要是不看紧点,不但果子会被偷走,养殖场的家禽家畜也不安全。

  十平方公里的面积,有一万五千亩,得派多少人看守呀?

  所以,韩述苦就决定先筑一道围墙,然后在墙体靠内壁种植花椒树,等花椒树长大后,那就是一道天然防护林,三年后还能摘花椒或用或卖,也是一项营生。

  为此,韩述苦今年春天专门在小丢圪垱上开辟二十亩地培育花椒树苗,就是为了用到这个地方。

  二十五里长的围墙可不会用青砖砌墙,那成败家子了。

  全部都是沙土掺杂碎草,沙土取之不尽,碎草就用麦秸秆铡碎掺搅进去就行。

  这次大会战,韩述苦把自己的意图和大队几个大队进行了思想交流,大家统一了意见,然后由韩永昌任总指挥,开始联系三个大队干部,雇佣群众参战。

  东码头大队郭德云和毛庄大队支书毛光明都没有意见,西码头大队杜学亚支书也不知道是对小码头大队不感冒还是眼红,在社员酬劳上有不同意见。

  小码头大队商量的是毛庄大队出五百社员,东码头大队出六百社员,这两个村子都是千把人口,毛庄将将不到一千,东码头大队一千多点人口,又是农闲季节,歇着也是歇着,挣个外快它不香吗?

  所以参加社员都就多了,并且这个钱是要上缴大队的,然后给社员们记工分。

  西码头大队有两千口人,韩永昌建议出一千青壮劳力。

  每个劳力报酬是一天一毛钱,这是这时候约定俗成的价格,杜学亚没有异议。

  争议在这次会战小码头大队不管饭了,每人一天补助五分钱当作餐补。

  杜学亚认为五分钱太少了,要求或者小码头大队管饭,或者补助一毛钱餐补。

  用他的话说,“小码头大队管饭都是包皮馍大烩菜,有时候还有大肉膘,偶尔还能吃上白面馒头,这可不是五分钱能吃到的!”

  这话也的确有点道理,小码头大队的伙食还是很丰富了,要是用钱来衡量,五分钱估计打不住。

  那为啥这次不管饭了?

  大队现在的工程有大礼堂建造,参与建造的人员有一百人。

  制作砖坯的三十亩地已经没有胶泥了,全部都烧制砖瓦了,这块场地现在正在修建篮球场,足球场,花花草草的花圃,树木等休闲景观,参与建造的有三十多人。

  小丢圪垱上主干道全部用青石条铺路,十米宽的道路,两边栽种法国梧桐,这块有一百来人正在建造。

  这二百三十多人都在大队食堂吃饭,还有吴老三带领的二十多人木工队伍一直没有停止木工活,各家各户需要的家具那是海量,估计还得再干一段时间才能结束。

  这加一块有二百五十人在食堂就餐,就这还不包括大队自己的社员们也时不时到食堂吃饭。

  所以,大队考虑到再管两千一百多人的伙食,力有不逮,特别是小丢圪垱东边作业的社员,到小码头大队有七八里路了,这一来一回的还干不干活了?

  至于说让他们自己吃饭,其实就是让他们上午来时捎干粮,中午饭吃干粮就算一顿饭了,这是这个时代的基操,也不算虐待劳工,况且每人一天都能挣五分钱的饭钱,这个可是不用上缴大队的。

  杜学亚一搅和,郭德云和毛光明也心动了,利益面前,没有友谊。

  三个大队当事人迅速统一了意见,要不管社员们三顿饭,要不一天补助一毛钱餐补。

  皮球又踢到韩述苦跟前了,韩述苦问道:“三个大队的社员们有啥要求?”

  韩永昌生气地说道:“这些白眼狼吵吵闹闹的没有统一意见,有的想要餐补,有的想让咱管饭,说咱食堂的饭菜他们过年都吃不上。”

  思索一会儿,韩述苦吩咐道:“统计一下,愿意在咱大队吃饭的有多少一天管三顿饭,愿意要餐补的有多少,一天补助一毛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