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受益匪浅
“虽然国库银两有限,但该救灾还是得救灾。”
“淮河以北旱灾严重,人们继续粮食,这是生存之本,如果不迅速处理,会激起民变。”
朱元璋问:“那你的意思,这封折子得批?”
他本以为朱焕会给出和朱允炆一样的回答,没想到朱焕摇头道:“得批,但不能批这么多。”
“批一半下去就可以。”
“秋粮即将收割,虽然数量少,但也不至于让百姓饿死。只要缓和了现在的局势,将来就有好转的希望。”
好小子。
看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却连这样遥远的事情都知道。
朱元璋的嘴角不禁浮起一丝笑意,继续等待着朱焕说下去:“那第二封呢?”
“第二封奏折?不批!一点银子都不用批!”
朱元璋诧异:“嗯?”
他完全没想到朱焕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
在朱元璋诧异的目光中,朱焕继续道。
“可以参照我处理流民的方法,官府召集流民,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朱元璋点头:“嗯,就是发动民众,让他们参与到疏通河道的工作中?”
“对。”朱焕说,“如此,一来稳定了灾民流动,二来河道之事得以解决。原先用来请劳工的钱可以变相赈济灾民,如此一来,就没必要再发多余的钱。”
朱元璋赞许地摸着自己的胡子:“嗯,这是一个好方法,还有什么吗?”
朱焕说:“可以在寺庙之中设置牌坊石碑,在完成河道疏通之后,将出力者的名字都刻制其上,并定期让僧人诵经祈福。”
“此举的目的不在灾民,一些豪强乡绅,比他们更需要这个虚名。”
对哦。
朱元璋一拍掌,差点道出一声好来。
豪强乡绅在平日里想尽方法逃避赋税。
但为了这个虚名。
他们一定会变着法儿砸钱进去。
诵经祈福一说就更妙了。
平时吞进去的黑心钱多了。
非常需要这些祈福来定定心。
朱焕说完了全部的想法,正一咂嘴,就看到朱元璋双眼含笑地看着自己。
他不禁问:“老爷子,我有什么说的不对吗?”
“你说的对,娃子,你很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朱元璋大笑几声,又道。
“但,你说这些话的出发点,是一个中层执行者。如果站在最上层的领导者层面来看,就有一些问题!”
朱焕赶紧洗耳恭听:“老爷子,您说。”
他迟早要完成身份的转变。
现在就开始聆听他人的教诲,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朱元璋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关注到命令的颁发,更要关注到命令的执行!”
“下面要多少,我们就能给多少吗?怎么杜绝其中徇私枉法、虚报克扣的存在?怎么保证所有的东西能公平地发到百姓的手中?如果过程之中出现了暴动,是否能及时派遣军队过去?”
“这些规矩,在一开始,就要给那些办事的人全部定好,让他们心里有数,不敢触碰底线!”
朱焕点头。
老爷子不愧是老爷子,他的想法已经很精妙了,老爷子却能想得更加完善。
朱元璋看着朱焕这副谦虚的样子,心里更是高兴。
要是换了朱允炆,被指出一句不足都能怏怏半天。
但朱焕却能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不足,时刻汲取他人的长处。
就像当初的他一样!
他虽然已经是皇帝,但也不意味着事事都擅长,他也需要听取李善长、刘三吾等人的意见。
正是因为他懂得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道理,才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治国之道。
望着朱焕求知的眼神。
朱元璋继续道:“君舟民水,上与下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但这样的关系,不能让他们明确地感受到!”
“就拿在寺庙中设置石碑、镌刻名氏来说,若是得到得太轻易,百姓们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只有让他们真正觉得这是一种赏赐、一种需要争抢才能得到的机会,才能让决定具有超越它原本价值的价值!”
朱焕握紧了双拳。
老爷子说得很有道理,这些都是他从前因为身份的局限没有能想到的。
但现在他的眼界被拓宽,思路被打开。
他的格局大大地提高了!
这样宝贵的机会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他真心实意地对朱元璋说:“老爷子,你说的很对!让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