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那他可还真是来对了地方
这天,朱允炆刚接近秦淮河小院。
就听到许多人的笑声传来。
“二十一。”
“二十二。”
是一声声富有节奏的“哒哒哒”的声音,一听,就是在踢毽子。
搞得朱允炆有些无语。
不是说来经受朱焕教导的吗。
结果就这?
但这几个王爷毕竟都是他的长辈,朱允炆也凑了过去,一一问了好。
几个年纪小的王爷正玩到兴头上,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几个年纪比较大的王爷碍于礼数不好不理他,只能道:“允炆来了?与我们一起玩吧。”
朱允炆婉拒了。
他可是身份尊贵的皇孙。
哪能被人看到大汗淋漓地在玩这些。
王爷们发出邀约本来也只是客套。
谁还真的想和这满是规矩的皇孙玩了?
见朱允炆拒绝,他们也乐得高兴,自顾自地玩了下去。
“哎,哎,你断了啊,不要耍赖,下一个该是允熥了。”
毽子到了朱允熥的脚上。
几个孩子大声地数道。
“三十三,三十四……”
“允熥踢得最多了,好厉害!”
朱允炆被晾在一旁,无人搭理。
再看到朱允熥在那里被许多人围着踢毽子踢得兴起。
那些对他爱答不理的叔叔们,却对着朱允熥夸赞不已。
朱允炆地心里忍不住开始嫉妒。
朱允熥在皇宫里明明无人愿意搭理。
这才过了几天。
怎么这几个叔叔都和他关系这么好了?
……
黄子澄下早朝之后就去了东宫。
见朱允炆闷闷不乐,不禁好奇地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朱允炆把自己在那几个王爷处受到的冷待同黄子澄讲了。
黄子澄又追问:“那朱焕是在教授什么内容呢?”
“似乎是什么踢毽子和军姿,简直不可理喻。”
“就这?”黄子澄这才放下心来。
他之前被朱焕输怕了,内心深处还是怕朱焕再搞出什么新奇点子来的。
这下知道教授的内容只是这些。
就放下心来。
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罢了。
他就说,一个乡野村夫,能琢磨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来?
“对了,殿下,今日陛下在朝堂之上,提起山西一代有百姓落草为寇,劫持过路商贾,他们人多势众,就连地方官府都没有办法,只能向朝廷求助。”
朱允炆:“连地方官府都无能为力,我一个远在应天府的王爷,能有什么办法?”
黄子澄笑道:“殿下这就不懂了,此事何须殿下出马。”
朱允炆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对啊。
他可以撺掇那些王爷们出马。
那些王爷们心高气傲极了,尤其是朱彝,最爱舞枪弄棒的,搞些拳脚功夫。要是自己激他一激,他必定会直接出马。
以他们几个闲散王爷,又怎么能搞定这种事情,要是出了个万一,朱焕绝对有逃不了的责任!
……
朱允炆又兴致冲冲地去了秦淮河小院。
这一回,几个王爷倒是没踢毽子了。
在那里温习着朱焕前几日教给他们的功法。
几个人在那“嘿嘿嘿”“咻咻咻”的样子。
看上去威风得很。
虽然还是没有人理朱允炆。
但朱允炆凑了上去,舔着脸道:“叔叔们,练拳呢?”
没有人理他。
最后还是朱彝回答:“是的。”
“我听黄大人说,江西一代倭寇严重,皇爷爷正为此事烦恼不已。”
“几位叔叔如此厉害,若是能够为皇爷爷分忧,皇爷爷一定很高兴。”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
你们不是正好在练功吗。
练了功还不去杀草寇,真是不孝!
几位王爷心肠不坏,但就是爱面子。
如今听朱允炆这么一激,哪有不前往之理。
第二天到了约定时日,朱焕左等右等不见几位王爷来,有些奇怪。
“今日几位小王爷不来了么?”
最后还是马三保找出了一封他们留下来的信。
朱焕看完之后,脸色铁青。
“真是胡闹,才学了多久的功夫,就要去围剿草寇。”
“也不看看到时候到底是谁围剿谁。”
马三保道:“那咱这就进宫汇报皇上?那可是他亲儿子,皇上不会坐视不理。”
朱焕本想同意。
但想到自己前几日才和黄老头闹了不快。
话能传到皇帝的耳中,也能传到黄老头的耳中。
于是他就道:“不用去汇报皇上。”
马三保茫然:“啊?”
“我自己前去,带领他们平了那山西的草寇,再让他们自行向皇上汇报,不必提起我。”
马三保:“这这这……可是这样擅作主张,皇上会不会生气啊?”
朱焕道:“山西有草寇,小王爷们知道,朝廷能不知道?你猜朝廷为什么不直接派军队清剿?”
“皇上他老人家仁义,希望百姓们能够自己投降,诏安。”
“我们不过就是将进程推得更快一步罢了。”
……
虽然接到小王爷的书信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
但好在之前蓝玉派人送来了那几匹上好的狮子骢。
朱焕没费多大的力气,就追上了小王爷等人。
见到朱焕过来,朱彝有点惊讶:“先生,你怎么也来了?”
“没有父亲的诏令,我们自行离开应天府,少不得要落个罪名。我们也就罢了,别连累先生你。事后我们会向父皇解释清楚,不会让先生您有事的。”
几个小王爷说完,见朱焕没有勒马回去的意思。
有些紧张地问。
“先生,难道您是想抓我们回去?”
小王爷们也知道自己这般行事有些鲁莽了。
朱允炆能想到的事情,小王爷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能想到。
但他们之所以顺势而为,更多的还是自己也想要建立一番功业。
他们是庶子没错,但谁说庶子就只能小心谨慎,窝囊一生?
就算是就蕃,也不是全都就到一个地方去啊。
朱焕笑了。
“谁说我是想抓你们回去?”
“走吧,我随你们一起去建立功业。”
几个王爷看着朱焕呆呆愣愣,眼睛都直了。
“先生,你真要陪我们一起去?”
“你真的不怕?那可是连地方官府都搞不定的草寇。”
“我们出发之前已经查过了,山西一代之所以草寇成患,是因为当地盐价太高。那批最成气候的草寇,正是因为买不起盐,已经将近大半年未曾沾到一点盐,实在走投无路,才成了草寇。”
朱焕一挑眉:盐?
那他可还真是来对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