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能帮一点是一点
朱允炆哪里敢不答应。
他赶紧搀扶着朱元璋往外走去。
虽然雨势已经小了许多。
但还是飘着一些细细的雨丝。
担心凉意入骨。
朱允炆不顾朱元璋的反对,还是买了一把油纸伞,撑在头上。
就在祖孙两人缓缓前行的时候。
突然听到一阵喊声传来。
只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少年,站在那里。
他撸着袖子,腰间别着一大袋馒头。
正像耍杂耍一样地把馒头一个个地扔给眼前的流民乞丐。
“慢点慢点,跟八百辈子没吃过饭似的。”
“猪圈里的猪都没你们抢得这么狠。”
“那个胖子,怎么还拿两个呢?当我瞎的啊!”
虽然嘴很毒。
但他手上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在自发地施舍这些饿狠了的流民乞丐。
这个少年正是朱焕。
他从转运司里出来,看到大街上聚着这样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乞丐流民。
心里一动。
虽然现在已经有钱了。
但小时候的朱焕穷得叮当响。
非常能感受到没饭吃到底是什么个滋味。
他能做的有限。
只能帮一点是一点。
见朱元璋盯着这个少年看了许久。
朱允炆有些奇怪地道:“皇爷爷,您认识这个人?”
朱元璋没有说话。
朱焕仍然在那里一个个地丢着馒头。
“慢一点,不要抢。”
“那胖子,你那么胖了还吃那么多,留点馒头给需要的人!”
“你这小瘦猴,看不出来跟个杆一样,还挺能抢啊!”
面对这些流民乞丐。
最不能露出的就是怜悯与同情。
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朱焕能想出的最好方法就是像他现在这样。
看似嘴上谩骂。
实则一直在维护秩序,确保馒头能公平分配。
朱焕喊了半天。
突然又问:“你们这究竟是遭遇了什么?应天府怎么会突然多出这样多的难民?”
有几个奋力抢在前排抢馒头的流民回答道:
“咱是淮北人,前几天下大雨,黄河发了大水,冲了咱的村子,除了讨饭还有别的方法吗?总不能饿死吧!”
原来如此。
朱焕想了想,又喊道:
“五十个!盐矿山那里少人手,我现在需要五十个人帮忙!”
“每天十文钱,食宿全包,唯一的要求就是勤快!”
“若是有意向的人,可以到盐矿山元老二处报名……”
朱焕还没说完。
这群流民连包子都不抢了。
纷纷朝着他指的方向狂奔而去。
连鞋子都跑掉了几只。
朱焕摇了摇头。
他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圣父到全部救助。
他能做的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工作的岗位。
朱允炆见朱元璋盯着那少年半天不答话。
自顾自地道:“这小郎君可真傻!他只有一个人,这些流民这样多,他哪能救得过来!”
“更何况,黄夫子说过,穷山恶水出刁民。别看这些流民现在感激他,赞美他,一旦这些流民没了工作,或者其他剩下的流民,都会责备他,谩骂他!”
“如此得不偿失的事情,孙儿看他真是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去做!”
朱允炆正得意于自己的头脑清醒。
就听见朱元璋的怒吼。
“他至少做了,你呢?”
“人家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都能出手帮助灾民。你出身皇家,却无一点责任意识,连他的半分都不如!”
“我看你是跟着黄子澄那群腐儒读书读傻了,处处想着自保,自保,就会指指点点别人,自己屁事也不干,一副伪善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