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成了朱元璋亲孙子

第129章 拿这些使臣开刀,来长长自己的威风!

  齐泰是想把朱焕的地位抬得高一点。

  这样,黄子澄给一个地位高一点的人牵马,就显得没那么丢脸了。

  黄子澄也知道齐泰的用意。

  可他还是气得鼻子都歪了。

  凭什么啊!

  他明明是想为了自己挽回名声。

  现在却还得变着法儿夸朱焕。

  他妈的,这天下还能有比这更憋屈的事情吗?

  就在这时,张紞从里面走了出来。

  “哎呀,朱小郎君可算来了,快请,快请。”

  “内院里请,别客气。”

  如果说黄子澄给朱焕牵马已经让众人震惊了的话。

  那此刻张紞的出现更是让众人都合不拢嘴了。

  这黄子澄口中的“朱小郎君”到底是谁啊。

  张紞,大明正二品官员,朱元璋眼前的大红人,竟然连他都这样热情恭敬。

  这朱小郎君的身份不简单啊!

  别说是众人了。

  连朱焕自己都有些狐疑。

  以张紞的身份,万不该对自己这样热情才是。

  要不是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朱焕甚至都要开始怀疑张紞是不是觊觎自己什么东西了。

  “张大人,我不过是一个商贾,您对待我不必如此客气。这么多人还看着呢,倒损了您的形象。”

  朱焕说这句话是真心的。

  他知道大明的等级阶级到底有多严重。

  但张紞哈哈大笑道:“我敬重你,是因为你拿出了拯救寿州、拯救大明的方法!在我眼里,你就是咱们大明的大恩人,谁还敢对你不尊敬?”

  “来来来,快别在外面站着了,快进内院,我和你喝一杯。”

  张紞对于朱焕,实在是有些客气得过了头。

  朱焕也不傻。

  心想难道是黄老头和张紞提前打过招呼?

  可张紞可是正二品官员啊,官位比得上他的没几个吧,这黄老头到底什么来头?

  ……

  另一边,外院。

  黄子澄和齐泰已经开始了鹿鸣宴。

  作为主办人,黄子澄肯定是要对这些乡试的举子说几句话的。要是放在平时,黄子澄还没有开口就已经引来了无数人的恭维,但这一次,无论黄子澄绞尽脑汁说了多少的漂亮话,都没有引来他人的附和。

  恨得黄子澄牙齿痒痒。

  他又会如何不知道,分明是自己方才为朱焕牵马的事情折损了自己的颜面,让众人都不尊敬他了!

  但脸都已经丢了,黄子澄也没有办法。

  再看到坐在一边的连城国使臣们,黄子澄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连城国位于大明南疆,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

  这些年,一直深受邻国交趾的困扰,而连城国也没有能力应对交趾的进攻。

  所以这次才会派使臣前来大明,商讨归顺的事情。

  黄子澄欺软怕硬,心想他拿捏不了这些乡试举人,难道还拿捏不了这些连城国的使臣吗?

  他今日就要拿这些使臣开刀,来长长自己的威风!

  黄子澄的眼珠转了一圈,然后瞄向了几个连城国的使臣:“几位友人不远万里赶来大明,舟车劳顿,来,本官敬你们一杯。”

  连城国的使臣们也赶紧纷纷敬酒。

  被忽略了半天的黄子澄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点安慰。

  “听说你们这些天以来,也一直在学习大明的文字,如今学习的怎么样了?”

  几个使臣道:“已经掌握了一些皮毛。”

  黄子澄捋着胡子笑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来与你们商讨商讨学问,就算是答不出来也无妨,就当是私下里的比试罢了,不做数。”

  那几个使臣怎么会看不出来黄子澄的心思。

  但连城国有求于大明,他们也只能应下。

  黄子澄笑着开口:“卡在一处难上下。”

  “如何?你们当中有谁,能对出来一句下联吗?”

  听到黄子澄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思索起来。

  齐泰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黄子澄的用意。

  黄子澄的这句对联可不是随意说的,“卡”字拆分开来正是“上”和“下”,这是一副拆字对联。

  所以下联不仅要对上意境,而且也要拆解一字出来。

  这连在一起就有些难了。

  想明白了这点,齐泰顿时明白黄子澄的用意了。

  黄子澄此举一箭双雕,不仅想给连城国使臣一个下马威,更想要难道在场的举人们,挣回自己丢失的面子。

  见快一炷香的时间过去,在场仍然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黄子澄不禁得意洋洋地开口。

  “没有人能对出来吗?”

  行,他这刚刚丢出去的脸,自己又挣回来了。

  黄子澄揭示了谜底:“槐树千年成木鬼。”

  确实是绝妙的拆字。

  在场的举人们顿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纷纷称是。

  “黄大人高义。”

  “黄大人不愧是翰林学士,满腹经纶。”

  黄子澄享受着众人的恭维,正在得意,突然变故发生。

  连城国那里突然有一个青年站了起来。

  他比一般男子生得弱小些,长相却是清秀俊美。

  “黄大人这句对联虽然拆字是对上了,但我以为,平仄与意境都有所欠缺。”

  “倒不如作,卡在一处难上下,愁情几聚满秋心。”

  卧槽!

  在场的举子们细细一品,都觉得这一句对联对得才实在是妙。

  现在正是秋日时分,连城国的使臣千里迢迢赶来大明,背井离乡,又想到了自己危机之中的故国。

  确实是,有千言万语却卡在喉中;愁情堆积心头。

  这对联的结构、平仄与意境都到位了,确实是比起黄子澄所对的那句下联好上不少!

  举子们看向黄子澄的眼光顿时有不满了。

  你自己出的题目,最后倒让一个外国占了先。

  你这尼玛莫不是外国派来的细作!

  那刚刚对上对联的使臣却没有急着坐下,而是一拍手,身后跳出两个下人来。

  “外邦小臣闲来无事,也琢磨过一个对子,黄大人高义,若是能与黄大人讨教一番,那是再好不过了。”

  他话音落下,身后两个下人将对联一展。

  黄子澄那脸色瞬间就难看了。

  尼玛!这什么对联,怎么字都是一样的啊!

  只见那上联上赫然写着。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