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这个太上皇有点不正常

第178章 太子挣粮?你觉得可行吗

  魏征闻言,面色威严道。

  “那就征粮!”

  “征粮?征谁的粮?”

  长孙无忌疑惑的问道。

  岑文本和房玄龄眼含深意的看着魏征,他们心中已经明白魏征要说什么了。

  “谁有粮就征收谁的!”

  “世家大族有粮就征收世家大族的粮,皇亲国戚有粮就征收皇亲国戚的粮,他们的荣华富贵都得益于大唐王朝的安定繁荣,现在朝廷有困难,这些中流砥柱们就必须有所担当!”

  魏征慷锵有力的说道。

  岑文本和房玄龄皆是露出果然如此的模样,能够有如此胆大包天的想法,大概满朝文武只有魏征了。

  说世家大族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确实不为过,因为这些人掌握着天下文脉的走向,朝廷的各项政策需要他们来执行。

  可说是说他们和朝廷一条心?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李家没当大唐皇帝前还是隋朝的世家大族呢,最后隋炀帝倒台后,李家又是怎么做的?

  所以说,征收世家大族的粮,无异于痴人说梦!

  “无稽之谈!这些世家大族的粮岂是那么容易可以征收的!”长孙无忌当即到反驳道。

  “皇上,世家大族不能动!朝廷北伐需要他们的支持,朝廷需要稳定!”长孙无忌提醒道。

  李世民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犯不着为了一点粮食得罪这些世家大族皇亲国戚。

  不过!

  “朕,准了!”

  李世民刚毅道。

  “民心不稳,朝廷不稳,稳民心就是稳朝廷!”

  “皇上圣明!”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乾纲独断,决心已定,立刻奉迎道。

  “皇上圣明!”

  岑文本等人紧随其后,说道。

  “皇上,征粮不比打井,没有有魄力之人是完不成这项任务的!”房玄龄对朝政很了解,说道。

  “嗯!你们都是朝廷重臣,给朕举荐个得当的人吧!”

  李世民看了眼众人,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立刻沉默了。

  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谁愿意接这活啊!

  他们若是举荐了别人,别人还不恨死他们。

  “怎么?你们都是朝中从三品重臣,监管着三省六部御史台,举贤任能是你们的本分,现在连个人都给朕举荐不了?”

  李世民露出不满的神色,瞪着众人。

  “皇上,臣以为此人不但要有魄力,还要有身份,否则恐怕无法压服关中那些皇亲国戚!”

  房玄龄一心为公,只想着如何能够帮助朝廷度过难关。

  “嗯!玄龄说的有道理!辅机,你有没有举荐的人!”

  李世民赞同的看了眼房玄龄,转身把难题交给了长孙无忌。

  啊?

  啥意思?

  长孙无忌有些懵圈。

  既然房玄龄说了,你不应该顺势让他举荐人吗?怎么好端端的来问自己!

  “你身为吏部尚书,考核官员本是你吏部的职责,怎么?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你这个吏部尚书不清楚?”

  李世民冷冷的看着长孙无忌,脸上不带一丝感情,看的长孙无忌心头发颤。

  “那个……皇上,臣以为……臣以为……太子可担当此任!”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的逼迫下,搜肠刮肚的想不出替死鬼,最终他想到了李承乾。

  没错!

  就是李承乾!

  东宫太子的身份足够贵重!

  而且,这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承乾性格软弱和善,这种征粮的事情指定是干不了的,那让他去就是最合适的。

  至于李世民……反正李承乾是他儿子,行不行是他自己说了算。

  “太子?”

  果然,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

  “你觉得太子能够把粮食征收上来?”

  “回皇上,太子身份贵重,想必只要那些世家大族皇亲国戚能够明白朝廷的难处,是会听从太子安排的!”长孙无忌这个滑头避重就轻的说道。

  “皇上,臣以为不妥!”魏征看了眼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看了眼反驳自己的魏征,却是没有任何不满。

  “皇上,上次太子调度粮草,导致长安城粮价飞涨,左屯卫军哗变,前车之鉴不可不慎重!”

  魏征毫不客气的把李承乾的伤疤揭开了。

  咔嚓!

  魏征的话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直接劈在李世民头顶上。

  哗变!

  想起上次的事情,李世民就心惊胆颤,是啊,魏征说的不无道理,这次可是那些世家大族皇亲国戚,稍有不慎就是前隋的下场了。

  “皇上,臣以为太子仁孝,乃皇家诸子典范,纵然太子征不上粮食来,可组织百姓打上万口水井定然不在话下!而且太子亲自主持此事,足以让百姓看到我皇的爱民之心!”长孙无忌不服气的反驳道。

  这老狐狸,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岑文本看着长孙无忌不服气的模样,若不是自己了解这老狐狸的为人,还真让他给骗了。

  征粮?狗屁!

  这是想用几口水井先把太子推到干岸上去。

  不愧是长孙无忌!

  岑文本心中暗自想着。

  “文本,你的意见呢?”

  李世民不置可否,又将目光放到了岑文本身上。

  来了!

  岑文本内心一凛,恭敬上前道。

  “启禀皇上,臣举荐蜀郡王李恪!”

  “蜀郡王李恪英果干练,前番出使突厥就是靠着其有勇有谋才得以退突厥,解朝廷危机,此番征粮修渠,臣以为蜀郡王可以堪当此任!”

  岑文本的话刚刚落地,长孙无忌立刻诧异的看了眼他。

  举荐李恪?

  虽然字里行间都是在向皇帝表示李恪以前的功劳和现在的身份,可是……征粮这得罪人的差事能接吗!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岑文本会举荐李恪去征粮。

  他知道李恪能干成大事,可他更明白年轻气盛的李恪更容易闯祸。

  “你们觉得呢?”

  李世民问道。

  “皇上,臣以为蜀郡王或可胜任!”房玄龄寻思片刻,说道。

  “嗯!好!既如此,那就下旨,另李承乾负责关中打井之事,限期三十天,三十天内必须打井一万口,覆盖整个关中地区,所有州县必须有水井可以解渴!”

  “再给李恪下一道旨意,另他全权负责修渠和征粮事宜,都水监和工部全力配合,限期三十天,三十天内,必须通渠百里,把渭河的水引入田中,另外,再给李恪一道便宜行事的召令,征粮百万石是朕的圣旨,任何人能阻挠!”

  李世民威严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