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527章 张亮上奏,请陛下泰山封禅

  侯君集进城后并没有向李世民汇报。

  而且,在高昌时,他纵容手下劫掠,私吞了不少宝物。

  高昌虽小,但是却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其境内财富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一切,在侯君回朝之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岑文为侯君集求情,李世民又看在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恐怕侯君集就要在大牢之中终老了。

  “父亲,你一个人在这里喝酒,不如随我去东宫吧,太子肯定会对父亲的好酒很感兴趣。”

  贺兰楚石走到侯君集面前,提议道。

  贺兰楚石很清楚李承乾现在的处境。

  如果能够将自己的老丈人侯君集拉拢到太子身边,那么自己在东宫之中的地位就会更稳固一些。

  等李承乾登基之后,封他为国公也不是不可能。

  “储君私自接近武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还不懂吗?”

  要知道,侯君集可是从兵部尚书到吏部尚书,再到亲自领兵出征的大将军,绝对是位高权重。

  虽然刚刚从大牢里出来,但影响力还在。

  特别是与他一同出征高昌的将士们,更是清楚侯君集因何受罚,对侯君集的认同感自然更高。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侯君集现在的处境,也是显而易见的。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自己的部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嘉奖。

  侯君集立下大功,封地一千户,而程咬金,却只有七百户。

  别的不说,单从这一点上来说,侯君集的功劳比起程咬金要大得多,影响力也更大。

  不过,因为他的下场并不好,所以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像程咬金那样多。

  自从上次女儿侯海棠失去了成为太子妃的机会之后,侯君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见过李承乾了。

  “父亲,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魏王殿下深得圣眷,太子却屡次遭朝臣弹劾,心里自然着急得很。若不是得到了长孙皇后的大力支持,说不定陛下已经动了另立魏王为太子的心思了。”

  贺兰楚石此言一出,侯君集顿时腾地一声站起身来。

  东宫与魏王府之争,他也有所耳闻。

  不过,在他离开长安之前,这件事情还不是很清楚。

  而且和贺兰楚石不同,他和李承乾如今有很长时间没见过,所以有些事情,他并不是很清楚。

  此时听着自家姑爷之言,才知储君之争,竟已到了这等程度。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吧?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大唐的嫡长子,将来不管怎么样,皇位都是他的。”

  “父亲,万一立贤怎么办?”

  随着贺兰楚石的话音落下,整个后花园都安静了下来。

  按理说,从法理上来说,没有人会质疑嫡长子的继承权。

  但是有了李世民这个例子在,谁是接班人,恐怕还真不好说。

  “殿下似乎想要见我?”

  侯君集沉思良久,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父亲以一己之力,平定了一个国家,却惹得当今圣上如此震怒,这一点,太子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虽然他今天没让孩儿去请父亲,但是父亲被关进大牢的时候,他就当着我的面说过,要为父亲打抱不平。”

  李承乾究竟想请侯君集过去?

  贺兰楚石当然不敢在这件事上胡言乱语。

  否则的话,一旦事情闹大了,自己这个中间人,岂不是两边都不讨好?

  “既然这样,那你今日便去东宫打探一下,看看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说的。如果他真有兴趣,那我就找个机会和他见上一面。”

  ……

  含元殿,早朝刚刚开始,便掀起了轩然大波。

  张亮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历代帝王都有封禅之礼。天下有不应而用之者,未睹符瑞也。虽受命而无功,至梁父矣,德不洽,洽矣,日有不暇供给,故事用希也。臣建议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听到张亮的话,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放弃封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二十八年,在泰山封禅。

  后有汉武帝和汉光武帝封禅。

  在大唐,贞观五年,赵郡王李孝恭第一次提出了封禅大典,李世民知道时机未到,所以拒绝了。

  贞观五年底,武士彟等人又上书请求李世民封禅,仍未获准。

  此后,大臣们仍不死心,在贞观六年继续上书。

  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最清醒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代表李世民就不是一个虚荣的人。

  最重要的是,封禅大典非同小可,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如果臣子一开口,皇帝马上就同意。

  那样的话,肯定会惹来不少的非议。

  就算是诸葛亮,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

  李世民推辞了几次,才答应了下来。

  在他登基十五年的时候,张亮再次察觉到了李世民对封禅的渴望,所以才会在朝堂上做出这样的决定。

  “陛下文韬武略,末将赞同郧国公之言。”

  “臣附议!”

  含元殿中,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很显然,这件事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朝堂上至少有一半的人不会反对。

  当然,也有例外。

  “臣有异议!现在的关中,虽然百姓生活得很好,衣食无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封禅大典,牵扯太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山东百姓承受不住,很可能会出问题。”

  魏征的话,无异于给李世民泼了一盆凉水。

  原本他还想着谦虚几句,然后答应下来的。

  毕竟,现在的大唐,比起自己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

  李世民自认为有资格封禅。

  “郑国公,您不反对陛下去封禅大典,莫非是觉得陛下功绩不足?”

  张亮见魏征开口反对,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够了!”

  魏征面无表情,目光落在张亮身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