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长孙冲:爹,咱家的铁锅卖不出去了
“阿牛,怎么回事?今天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难不成你师傅以后不做铁锅了?”
刘方认识的几个工匠,都在金太铁匠铺里当帮手。
如果不做铁锅的话,意味着一些人的收入将会减少。
所以,刘方还是很在意的。
“当然要做铁锅,你没看到铁锅都快被抢购一空了吗?”
阿牛一脸茫然的看着刘方,他不明白刘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如果是几天前,阿牛还不会觉得奇怪,毕竟一天的时间,连两个铁锅都卖不出去。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问出这样的问题,脑子坏了么?
“这……这是什么情况?买铁锅的人怎么那么多?”
“刘方,你一定是没看《大唐日报》吧,否则的话,你也不会这么问。”
“这几天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哪有时间去看《大唐日报》。别说昨天了,就是上一期的报纸,我也没时间看。为什么这锅卖的好和有没有看报纸有关系?”
刘方虽然急着赶回大唐皇家军校,但是看着阿牛忙碌的样子,再加上自己的帮手还没到,他去了也没用,索性也去柜台上帮忙。
“这件事情一时半刻说不清楚,你有空看一看《大唐日报》不就明白了吗?”
“总之,据王掌柜所说,这里是燕王殿下特意开辟出来的广告版,上面第一个广告就是金太铁锅。从昨天下午开始,我们店里的生意就好了不少,但也没这么夸张。”
“昨天快宵禁的时候,我就回来了。难道这锅就是因为这个广告,才能卖的这么好?”
虽然刘方不知道这个广告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听懂了。
从名字上就能猜出一些东西来。
“是啊,没想到这广告效果这么好。难怪王掌柜只要我们付一成的利润,就让我们打广告。”
阿牛听到王富贵要把铁锅卖到九百九十九文的时候,很是不解。
本来就有不少人嫌金太铁锅贵,卖不出去,现在倒好,直接涨价了。
这算哪门子道理?
金太和阿牛一开始并不是很在意给《大唐日报》的那一成利润。
毕竟,一个月也就卖个几十个锅而已,一成的利润,能有多少?
这也就相当于在味之精请王富贵吃一顿饭的钱。
但是现在,阿牛却不这么认为了。
不过,他并不后悔。
毕竟,铁锅的价格,已经涨了两三成,但是依旧是供不应求。
区区一成利润又如何?
“这广告的力量,实在是太恐怖了。不过,你也不用担心铁锅卖不出去了。”
刘方感觉自己的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可是,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多,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
“父亲,我今天刚收到消息,金太铁锅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而今天咱们却连一口铁锅都没卖出去。”
“偶尔有人来,也是询问有没有金太铁锅出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大唐日报》上有专门的版面专门介绍了金太铁锅。”
长孙冲在长孙无忌回来之后,立即去找他。
前些日子,他还让作坊老板招人,扩大铁锅的产量,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他自然是急坏了。
长孙家的铁锅,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昂贵的。
整个长安城,能用得起铁锅的家庭,连三成都没有。
金太铁锅卖得越多,就代表着越来越少的人买他们家的铁锅。
“我昨天看过《大唐日报》,当时还在想,大唐日报会不会更亏?现在看来,这个新的版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一阵头大。
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如果对方的铁锅价格比他高,那他可以降价。
现在对方价格翻了一倍还卖的这么好,难道他还能涨价不成?
长安城的人,又不是傻子。
“我听说,金太铁锅的广告就是他们的一种宣传手段。想要在报纸上做广告,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要收费的,这应该是大唐日报为了回本而想出来的一招,没想到却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长孙冲这一天也没闲着,他做了很多事情。
“这个李想,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以前他是步步为营,我还能把握住他的心思,现在却是让人捉摸不透。”
“这份大唐日报,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但他却凭借这份报纸,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河东道的迁移,现在又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父亲,要不要在《长安晚报》也给咱们家的铁锅做广告?”
长孙冲虽然觉得学着李想的样子很不舒服,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没用的。据说,大唐日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份,不仅仅是长安城,就连洛阳、关中道的许多州府,甚至是定襄,都有人在出售。”
“《长安日报》呢?好像就没卖过一千份吧?其中有一半,都是给渭水书院的学生和教习们准备的。”
长孙无忌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
大唐日报能有这么大的宣传效果,肯定离不开它的销量。
长安日报、曲江书院的《曲江日报》这些报纸,根本无法复制。
当然,《长安日报》试试广告,也是必须的。
但短时间内,他是没办法挽回自己的铁锅生意了。
“可是……可是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金铁锅,把整个铁锅生意给占满了吧?”
“不用担心。一口999文的铁锅,就算是卖的再好,也撑不了多久的。等那些买得起这样昂贵的铁锅的人买完之后,剩下的人就会来我们这里买更便宜的铁锅。或许,有了他们的铁锅,咱们的铁锅也能卖的更好。”
长孙无忌的观点很独特。
但在某些方面,却又说得通。
金太铁锅占据了高端市场,成为了长安城中所有人的榜样。
许多老百姓,虽然金太铁锅是买不起的,但说不定还会忍不住,去长孙家买一口铁锅。
这种感觉,就好像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买了一台电视机。
只要有一家人买了电视机,其他的人就会跟着买。
就算是买不起这么大的电视机,他们也会买更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