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院长谈兴大开,这一讲就是一个多钟头,直至苏柄实在忍不住,打断了刘院长的话。
“刘院长,谢谢你的配合,今天的采访就到这儿了。”
“结束了?我还没说我们医院的处理方针和评估贡献呢。”显然刘院长还没说够,有些依依不舍的想要让苏柄继续采访。
“结束了,剩下的几天,我们打算去拍一拍贝河镇的居民跟环境。”
话说完,苏柄跟刘院长相互客气了一句,然后一行人头也不回的逃了出去。
“没想到采访会这么累人。”林东叹了口气,心有余悸的说道。
邀月紧皱着眉头:“你们人类都喜欢将废话啰嗦个没完吗?”
“鬼知道这个院长这么能絮叨。”苏柄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按照苏柄的意思,这次采访就算完成了。余下的工作,他可没有去实施的打算。
在原本的采访计划中,他们需要在这个地方逗留三天。
第一天着重采访一下中心医院,第二天拍摄患者和一些外景,第三天则做好收尾工作,然后回家。
可苏柄他们又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只需要有一个借口和身份,能暂时了解一下四十八世纪的地球就行。
最主要的是,为下一步的行动做打算。
众人商议过,按照剧本的剧情来行动,他们可以做两个计划。
一个计划是返回之后,搜集物资,找一处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直至撑到至暗时刻。
另一个计划则是跟着记者的身份走,完成采访之后,照常上班,观察情况。
这两个计划各有利弊,一时间,众人还真没办法做决定。
但苏柄不同,他知道剧情的详细内容,很快,这个地方就会爆发花粉,这是毁灭的征兆。
所以,苏柄不担心其他几个人商量出来的计划。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反应,只会被迫跟着剧情,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如果按照众人的第一个计划,四个人找到一处偏僻且安全的地方苟起来,安安心心的等待至暗时刻的到来,林东跟尧辞是最先同意的。
他们俩是新人,这一次的剧本杀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活下去。
而邀月则不同,做为一名资深者,她不能空手而归。
单论某一次剧本杀游戏,或许还真的可以寻找一处安全的地方躲藏,顺带备好满满当当一屋子的物资。
可这一次剧本杀躲过去了,下一次呢?能再躲过去吗?遇上不死不休的厮杀,还能躲的过去吗?
从长远来看,每一次的剧本杀必须要有收获。否则到最后时刻,就会成为最先死的那个。
弱小即是原罪。
其实,苏柄的担心有些多了。
按照黑方的尿性而言,它压根不会发布一个,找个安全的地方就能躲过去的剧本杀游戏。
以苏柄的第一次剧本杀游戏为例,要是苏柄找个地方躲起来,马侬人确实会击退奇亚人的第四舰队,从而宣布独立。
但这样一来,苏柄就会被视为剧情偏离。
他不会获得马侬军方的补给和装备,而且会被视为逃兵。在奇亚人撤退之后,马侬人会开始追捕逃兵,所面临的危险更胜一筹。
…………
第二天的早餐,林东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至暗时刻,到底是什么意思?”
尧辞面无表情的解释:“至暗时刻原本是部电影,后来衍生为形容词,用来形容所遭遇的最黑暗的时候。”
“我知道这词的意思,我想说的是,至暗时刻到底是什么灾难,好比火山爆发、大地震、海啸之类的。会不会所谓的至暗时刻,只是某种灾难。”
林东没有看过剧本,所以他的话很跳脱。不等众人回话,他继续往下说。
“反正在来这儿以前,我是经历过不少至暗时刻,什么游戏界的至暗时刻,什么电影行业的至暗时刻。在我看来,都是扯蛋。”
林东端起豆浆喝了一口,说:“或许这个试炼里的至暗时刻,都是一场不痛不痒的灾难,我们只需要避开就安全了。”
对于林东的推测,苏柄不予评价,只是感慨了一下,新人真是容易糊弄。
“严不严重我不知道,但我清楚,这里一定会发生灾难。”
邀月戴着口罩和耳塞,说话的声音略带堵塞。
这座小镇的花粉飘絮比比昨天浓了许多,做为一只狐族人,邀月深受其害。她甚至不敢摘下口罩吃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三人。
看归看,邀月的眉头紧皱,她总有种不好的第六感。
“我总觉得这些花粉不对劲。”
尧辞点点头,接上了话茬:“确实不对劲,我查过当初的种植计划,在贝河镇附近没有投放点,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花粉?”
林东倒是不以为然,随口一说:“还能有啥为什么,肯定是当初投放的多了,风吹过来的呗。”
“就是这个问题。”尧辞正色的说道:“如果只是吹过来的花粉就有如此之多,那在切尔诺贝利的中心区域,该是怎么样恐怖的规模。”
尧辞特意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不过在林东看来,尧辞的说法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不就是一堆树吗?大不了放把火都烧了。
加油,你们加油把行动计划给扯歪,苏柄就不用担心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事来惹人怀疑。
苏柄说:“这样,等会吃完了我们就随便拍摄一点,然后打车去车站,把明天的车票改成今天的。”
说归说,苏柄他很清楚,最多再有半天,贝河镇的花粉就会大爆发。
“太好了,我是真受够这些该死的花粉了。”
邀月举双手赞成,至于剩下的两个人,对不起,新人没有表决权。
对于这个决定,尧辞也开口赞同:“我查过,我们出发的城市叫做五湖市,取五湖四海皆友朋之意。这是北盟十三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北盟与南国交际最密切的城市之一。”
尧辞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我发觉四十八世纪的科技断层很有意思,早点回去,我也能多研究。”
科技断层这个概念并非尧辞首创,而是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有。
人类文明一度跌落铁器时代,虽然用了五百多年勉强追回当初的水平,但许许多多的科技断层十分明显,很多高端的技术丢失,需要无数学者从头研究。
就好比四十八世纪的AI技术,一直是一项软肋。现在只能做到简单的条件反射式对话,据说跟二十一世纪的AI水准相差不大。
一顿早饭草草收场,苏柄带着林东,绕着小镇走了一段路,就算完成了拍摄任务。
一众人也没什么需要收拾的行李,直奔车站,准备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