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阳的天空中,帝国的各型虚空战舰和要塞散乱地排列着,它们的武器毫无章法地指向烈阳。
原本是为帝国服务的战争兵器们,却将敌意指向了帝国的决策核心,指向了帝国的最高中枢。
然而,在这林立的炮火威胁之下,那些被要求驻扎在太阳表面上不得离开的家伙们似乎也并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反应,没有反抗,甚至没有任何突围的试探。
氛围似乎有些诡异,不,应该说是十分诡异。
但是这一切,在这些脖颈上环绕着“绞索”、如同失了灵魂一般迷惘的家伙们眼里,就很好。
没有人能猜得到那些浑浊的眼神深处究竟在想些什么,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当自己的一部分与那可怖的怪物融合之后,自己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
至于那飘荡在虚空之中的臃肿怪物......更没有人知晓在“它”的感知里,世界又会是怎样的。
没人在乎,那怪物似乎没有能被智慧所理解的‘感觉’,如果非要说的话,它所具有的就是迷惘,以及正在凝聚的、从最空洞虚无的幽冥里缓缓涌现出的恨意。
远方,有些发狂的战舰正在加速摧毁二次爆发的断裂带形成的残骸,它们的行动混乱且鲁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行动正在变得有序。在超凡火力的打击之下,这场因为死潮而导致的灾难即将结束,它最后的余波很快就会被驱散。
广阔的帝国疆域内外,带着恨意的光撕开了曾经的规则订立的帷幕。
再一次的,‘帝国’向那些懵懂的原生文明举起屠刀,在很短的时间里,大军便倾巢出动。
“......既然做,做不到......那,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去改?!你们——为什么——不,凭什么——还能活?!”
曾经,帝国打算向凡俗文明学习生活的方式,而自那时起,帝国各处就报告过,有许多人的提问很奇怪,那些问题本身或许还没什么,但是如若将自己带入到对话中细致体会一下,人们便不难发现,那些问题蕴含着提问者内心之中莫名的别扭与愤懑之感,他们不喜欢这些做法,只是,他们也没有表达反对或者阻止帝国在这方面的行动。
在以前,帝国的决策者们收到过一些揭露此类事件的报告,但是这些异常点虽然被记录,但是并没有被优先处置。
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而之后的信息丢失现象则更进一步的吸取了决策者们的注意力,对这些异常报告的处理便被进一步的搁置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不满是确实存在的,或许有些讽刺的是,帝国有可以发掘故事线索的虚空巡天雷达,但是决策者们却没有及时看到自己的故事线,就像观察者议会名下的观察者行动组们一样,他们在沉默中注视了无数文明不知道多久,但是在帮助那些文明撤离死潮时,他们的很多行动却没有体现出什么高明的感觉......
隶属于观察者议会的观察世界相对脆弱,它们的内部并未被超凡频率覆盖,在断裂带正面撞击帝国边界时,它们给帝国的外围留下了更多的薄弱之处。
帝国的计划很多都是以万年甚至亿年计算的,但是对于正常的帝国生命们来说,他们的心智仍然在以正常的速度活动着,或许也正是因此,在帝国调整自己行动的时候,情绪已经在暗中酝酿得太久了。
长久以来,人们积蓄的不满在此汇聚、融合并发酵,无数生灵的定向思维在网络中掀起海潮,并塑造出可怖的臃肿巨怪。
这些推测和记录并无问题,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推动一个现象的可能因素,只是,那浓郁到近乎呈现出实体的恨意,真的是从帝国生命的意识里孕育出来的吗......?
此时此刻,这些混沌的帝国生命正在被恨意所占据,他们,也可能现在已经是‘它们’了——这些存在无法理解帝国之前的种种行为:如果帝国不开展观察者计划,如果帝国把边界的那些自然世界超凡化,如果帝国能在这些边疆世界里驻扎足够强大的力量......那帝国能否提早观察到断裂带活动的迹象?如果是这样,这场战斗会不会不至于如此惨烈?!
“都是你们的错!”
“......?”“??”“.....!?”
异样的怒吼撕碎了并不知晓这些事情的懵懂意识,超凡的光芒在星海之间闪烁。有很多文明还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们便已经尸骨无存。
......
平静洁白的烈阳表面,一些暗色的斑块和条纹正在逐渐铺展。
淡金色的浓云,辉煌的奥术广播阵列和鳞次栉比的高塔形成了广阔的“城市群”,构成这庞大“城市”的功能单元之间有着规整且完善的联系。它们共同吟唱着协变的韵律,为这里的一切提供积极的支持。
城市群上方的天穹中,点点繁星也遵循着城市的韵律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生成更契合研究需求的环境。
虚空锻炉、概率云广播器、世界回路始终座,用于生成各种极端条件的巨型主机......它们汇聚在这里,形成了难以言表的空前盛况。
就在这样的氛围里,处于虚空烈阳这最为奇特的“监牢”中的人们,则开始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帝国目前的知识与体系,新纪元以来,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
首席们,你们所要汇报的信息是否已经准备妥当?”维多维尔的目光扫过会议现场:“会议匆忙,就不需要在意形式方面的内容了。”
“已经妥当。”
“展示并讲解它们。”维多维尔正式发出了命令。
伴随着命令的发出,有什么东西被激活了,它们同时在环桌中央上空和所有与会者的意识深处出现——那是一个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主要发展路线】可以被认为有三条——它们分别是科技、魔法与涌现。”
画面中,那个孤零零的点衍生出两条直线,起初,这两条直线都只有光溜溜的主干。不过很快,这些正在延伸的线条就开始长出分支。
线条继续延伸,代表科学与魔法的线条开始打破彼此之间的孤立,它们分化出的枝杈开始交错,形成不同形式的搭接与缠绕。
“目前可以确定,科技与魔法这两条应用路径更贴合‘认知科学’的范畴。它们的发展需要智慧生命认识现实、了解客观环境,总结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规律间的关联,厘清现象、本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再通过学习、解析、运用这些可归纳的规则改造环境与自身——让‘生存’更易,让‘生活’更舒适。”
“以我们如今的视角看,这两条路线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向实际应用转化’的环节,理论落地的具体方式大相径庭。其中‘魔法路线’的准入壁垒相对更高——因为如果有智慧生命想要走这条路的话,那么它们往往就具备某些特殊力量。同时,它们对环境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条件并不是每个世界都具备的。”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科技体系里,智慧生命们会将更多客观因素纳入考量,把不同层次的规律与规则纳入体系,在更广更深的领域中寻找更能体现本质的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
“在现有的体系下,魔法的实现往往依赖于一系列可被心灵、意识与精神牵拉扰动的‘能量’。运用这类能量的人通过精神力或心灵力量牵引它们,使其渗入客观世界的各个结构,进而能做到操控能量引发环境变化——这便是我们当前定义的‘魔法道路’的部分本质。”
“魔法的发展方向经常会被偏移到提高自身的心灵力量或者精神力量上,在很多观察案例中,这样的分歧使得科技与魔法背道而驰。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发展魔法的过程里,我们同样需要更准确的理解世界。在开阔眼界、提升水平的同时,以更博大的胸怀与更高明的方式面对并改造自然。”
“从这一方面来说,科技与魔法完全可以视作同一种发展观念的延伸。在实际情况中,它们或许会因为使用不同的能量或者不同的发展观念而产生对立,但本质上,它们之间并无差别。”
“目前我们掌握的超凡奥术,则算是可以驱动魔法的‘顶级能量’之一。现有资料表明,高纯度高频奥术本身便是‘秩序法则间的协调转化剂’——也正因如此,奥术资讯才能被广泛应用。”
“由于奥术资讯往往需要心灵参与,其发展所侧重的领域自然与科技方向存在差异。高度敏感的感性会留意一些从形式上来看有些虚无缥缈的内容,比如象征意义。”
“在我们看来,这些内容需要在理解信息大一统理论,并在该方向取得一定进展后才有讨论价值。在此之前,若没有合适契机,两条路线的认知差异很可能不断扩大——毕竟若不能从信息大一统的角度切入,文明容易困在自身视角里,很难察觉两者本质上的诸多共通之处。”
“那第三条路呢?”维多维尔继续问道。
“涌现体系——它在上一个纪元中前期正式诞生。”负责解说的学者投射出第二个点,这个点成长极快,它并未在发展阶段停留太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体系几乎只有录入与使用日志,研发与实验日志却极为稀少——这一点陛下们已解释过:涌现技术的发展期因长期与上一纪元的混沌阶段重叠,其发展过程被大量略过。”
“涌现相对于科技与魔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足够高的层级上,它能创造真正的‘新’事物。相较于科技与魔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创造真正的‘非现实因素’。若涌现所使用的仪式规模足够大,我们或许有可能能够直接从虚空中淬炼出一些……‘此前可能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
“涌现存在于所有‘领域’,几乎能在任何地方显现——大量相对简单的微元聚合后,会形成更复杂的高级活动,凝聚出远大于个体总和的整体。有时这整体还会进一步演化,成为更进一步的超个体……”
当说到这里时,与会人员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落到了连接在自身的“绞索”上——这些绞索的另一端,正连着虚空中飘荡的涌现怪物。
“它”正是帝国意志的部分体现,是一次强大的涌现事件赋予了原本庞杂虚幻的事物实际的躯体。
“先别提这方面的内容。”维斯瑞凡忽然开口,“现在我们不能引起那个怪物的关注。”
“是,陛下。”正在报告的首席停下话语。众人静默片刻,那股隐隐的压迫感才渐渐消散。
“这些路径是我们当前认知与发展的主干,也是指引前进的‘理论工具’。”说着,首席们同步激活了后续演化——那些代表知识体系的流光摆脱了之前简单抽象的表现,它变得清晰且具体。转瞬之间,无数线路抽芽生发,比虚空中爆发的概率闪电链更绚烂、更绵长。
流动的光形成了复杂的巨树。所有人都静静等待着——等待它枝繁叶茂,等待它延伸出更多分支,等待它的成长与当下同步。
“陛下们,现在技术体系已然成型。”
“不同的知识与理念,在不同领域中会呈现截然不同的形态。”
数道光环从中央原点向外扩散,将发展巨树分割成不同部分。
“发展至今,我们的知识树已跨越诸多层级。”
“现在,我们开始向‘领域’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