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战略侦察局,简称OSR。在帝国几百年的历史中,发达的情报机构一直是海军的传统,机构的名字和组织架构经历了多次更迭,但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从未中断。只是,他们的消息比大主教想象得更加灵通。
正当大主教在空无一人的圣殿里不知道要做什么时,那个稻川中将“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对于这次的事件,我们深表遗憾。”他开口道。
“我知道了。你们现在的打算是?”大主教已经对这些人的礼貌用语开始感到厌烦。
“啊。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先上船再讨论吗?请!”
于是大主教再一次地登上了帝国的军舰。
一艘驱逐舰大小的船已经停泊在轨道上,这是一艘专门用于情报搜集和敌后作战的“侦察舰”。大主教乘坐一架穿梭机登了上去。船内似乎比一般的帝国海军军舰要先进一些,舱室内的仪表开关和复杂的按键已经被一整块触控式屏幕取代。
“请您看看这个。”稻川说着,递给大主教一个数据终端,上面正在播放一段影像。
一颗类地行星的上方两支舰队正在交火。大主教辨认出这就是现在所处的行星,而两支舰队中一方属于公司,而另一方,多半属于帝国——出于某些原因,公司的船无论民用军用都涂成了黑色,而帝国的船则是金属本来的灰白色。
帝国的舰船虽然在吨位上稍占优势,但是大部分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机动性、防护性、火力和其他各个子系统都不如公司的新型船,并且尤其缺少制导武器,在敌方无人机群的精准打击和小型舰的迂回穿插下,只能依靠厚重的装甲拖延被击沉的结局。
镜头突然拉近,大主教看到有一艘运输舰正逐渐远离战场。有两艘公司的船试图追击,但被成功地牵制了。
“当公司的舰队入侵这里时,我们进行了一次撤离行动,但是由于时间紧迫,能撤出的人十分有限。”
“哦?”大主教有些好奇了,帝国还撤出了一部分人?
“他们很快就会得到妥善的安置。”稻川补充道。
安置?大主教有些怀疑了,难道是要再次重建吗,又或者,只是他们看中了身为灵能者的战斗力?
大主教没有多问,而是转移话题:“那么,我们现在去哪里?”
“去卡林巴斯。”
卡林巴斯?大主教想起似乎在哪里听过这个地名……
“是帝国原先和公司签订停战条约的地点?”
“正是。那是一个荒凉的边境星球,远离它的恒星,位于上一次战争结束时帝国领地和公司领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几天前我们的一支特遣舰队刚到达那里。”
“反攻已经开始了?”大主教将信将疑,上一次他还看到帝国的军力处于绝对的劣势。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过不了多久公司的援军就会抵达。夺取卡林巴斯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拉拢可能的盟友。”
“那我们过去做什么?”
“谈判。我们希望您能够出席。”
大主教考虑起来。谈判……难道是让自己去做护卫么?不……可能也是作为一种“象征”。尽管现在无法估计银河中还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教会,但是就帝国数千亿的人口基数而言,“灵能者”肯定不在少数。即使只是召集数十名C级左右的灵能者,经过训练也能形成一支不可小觑的战斗力。或许正是这点招致了公司的避讳,又或者只是出于一种轻蔑,公司方面似乎将灵能视为禁忌……而自己的出现,恰恰能打破这个“禁忌”。而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的战况是否真的到了可以谈判休战条件的地步?
在前往卡林巴斯的途中,大主教想起自己还没了解过那份终结了“上一次战争”的条约,于是在数据终端上搜索到原文,读了起来。
奇怪的是,条约中几乎没有提及“公司”,主要内容只是规定帝国允许在条约中所划出的“外围”各行省自行管理,包括自行制定政策、自行组建议会甚至是自行组织武装等等,同时对武装力量较弱的教会又加上了大量限制,特别是不允许拥有正规武装力量,不允许灵能科学的研究等。总之,这份条约为公司的统治提供了合法的幌子,也让他们在短短几年内攻击了教会的各个行星,并强行抹除了其在帝国各行星上的存在,至少是在表面上。条约签订后,和平维持了上百年,直到公司又开始在边境上集结舰队,然后以帝国违反条约为借口发动了入侵……
卡林巴斯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行星上不起眼的采矿基地。在签订条约后,这里又被废弃,直到几天前。
穿梭机缓缓驶入机库,大主教随几名帝国官员走过几段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大厅。似乎,这里就是一百多年前那个条约被签订的地方。只不过,这次的主动权在帝国一方。
代表们到齐后,一名帝国官员作为主持宣布了谈判会议的开始。帝国的代表首先表明了立场:“我方提议结束这场战争并将边境线……受帝国直接管辖的范围线恢复到这场战争以前。”
“恢复到战争以前?那岂不是意味着……”
“听说帝国才刚刚拿下核心世界圈。”
“是吗?那他们怎么已经推进到这里了?”公司联军中规模和势力较小的几家公司派出的代表小声议论起来。
“我方可以接受帝国的条件,但前提是,在帝国议会中要增加联盟的席位。”联盟的代表说。考虑到帝国议会的传统,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答应的要求。
联盟,大主教想起曾经和他们打过一次交道:他们自称“人类殖民地同盟”,但其实只包括了近几百年来远离核心世界,靠近银河外缘的边陲新建立的几十个殖民地,他们或许拥有一些资源,但是在帝国中的影响力并不大。他们对重建的教会也有过一些援助,但基本仅限于资金。
“我方要求……保留已经享有的自行管辖权,作为交换,可以允许帝国方面驻军。”公司的一名代表说,语气中带着一些不自信。
“我建议取消原条约中有关灵能限制和禁令的条款。”大主教作了发言,内容是之前和帝国方面沟通好的。
此后,各方代表又进行了反复交涉,虽然都有休战和和平的意愿,但在具体细节方面还是无法达成一致。
和谈结束。大主教登上来时乘坐的船,随帝国的特遣舰队一同返航。
大主教知道,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一些以和约收场,而另一些则随着参战一方甚至各方的灭亡而告终。但无论之后的走向如何,这次和谈大概仍然是具有象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