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后,朱仲安率先离开酒楼,乘马车回往肃王府。
薛蝌是个聪明人,包括那位宝琴姑娘,定然也是如此!
此间兄妹二人,最后会如何决定,他并不担心。
而好事多磨,人才之招揽培养,本就需要花费一定心血……
呜呜~
返程途中,过路铁槛寺时,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正巧传来。
朱仲安掀开车帘,往外一看。
正有一大队人马,披麻戴孝,围着一个巨大棺椁,一路向临近的大码头行去。
路过之时,可见走在最前方,手持引魂幡的年轻人,正是那小蓉大爷,旁边紧跟着宁国府其他宗亲。
至于不远处,搭建的祭棚处,隐约看到贾赦、贾政等人身影。
前面还站着一身道袍的老者,大概就是那贾敬了。
至于今日,显然是过世的“珍大爷”,从贾府家庙启灵,运往码头,返回金陵安葬的日子……
而贾珍之死,一如虚空殆尽的贾家,终将迎来的结局!
朱仲安瞧了一眼,就无多兴趣。
待送灵队伍一走,即命车马启动,继续往城内行去。
途中耽搁了一个时辰。
这边厢,回到王府,他刚换了身衣服,宫里就送来了消息。
前番提议的“技贡”之事,于大明天子示意下,经过礼部商定,又有内阁票拟,终于确定了下来!
及待六日后,春闱放榜之际,会一同告知入京的士人们。至于后续加考“格物科”,则由天工局与礼部,双双共同主导!
选定的考试内容,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前明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二是前明徐光启撰写的《几何原本序》等。
同日下午,借助冯紫英等友人关系,朱仲安让打听的林如海近况,也算有了准信儿。
这位贾府姑爷,短短一月之内,确实两度遇刺,但皆虚惊一场,并没有身负重伤。
想来林妹妹得知这个消息,心头的忧思,自会退却。
只不过此讯传入宫廷,永宁帝却是龙颜大怒,已有意另派人手,南下协助林如海,好将赋税之事彻查。
现在就看江南一众乡绅大族,具体会如何应对了?
……
是夜,城南客栈。
客舍之内,烛光闪烁,照耀着薛宝琴的妙曼身影。
待兄长话落,她回思了一遍经过,眼波流转,捏着手帕道:“听了哥哥之言,足见今儿见到的贵人,大抵就是那位世子了!”
“他既然这般说了,在小妹看来,当是做不得假!”
根据早先打探,这侠门背后,就是肃王府。
至于肃王爷,远处于辽东,府中一应事务,包括这帮派生意,自是那世子爷一手主导!
而神京之内,关乎这位王府小主子的传闻,不可谓不多!
尤其过去半年里,先是救驾之功,又有杀贼除害,一片正义凛然……早成了权贵百姓们,背后的谈资了。
话说今儿。
宝琴与兄长薛蝌兵分两路,带着丫鬟,还专门寻人打听了一番。
了解的越多,越是感觉这位世子爷,笼罩一层迷雾,显得深不可测!
再以王府的地位,以及各类产业。想要贪图他们的一万多两银子,还赠送兄长一个监生名额,那就更不至于了!
坐案处,薛蝌点点头,沉思道:“如妹妹所言,这位贵人,风评不错。便是那侠门,一众生意事,也是信守承诺……如此看来,是真的想帮我们一把了!”
“但母亲身有病疾,加之江南的生意,我若进入国子监求学,总不能全劳烦妹妹一人!”
薛蝌本就是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男儿!
这也是朱仲安看重的地方。
宝琴侧身倾听,俄而眉梢微扬,捋着秀发,说道:“哥哥不必忧思,此事倒是简单,那位世子不是给哥哥指了明路吗?”
“我们不如将江南的一些产业,也全都售卖出去,省得薛家其他几房,一直心里惦记着。到时候,仅保留着海货生意,又有这王府幕后参与,每岁只收些利润分成,足够生活了。”
“再把母亲从金陵接来,就住在京中别院。而哥哥若能成为监生,有了功名,将来也好寻个书香闺秀,早日成婚的。若得了这贵人提携,说不定能早入官场,去了商贾之身份……”
宝琴才思敏捷,开朗从容,亦是人情练达。
仅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将诸事考虑仔细了。
前两年,因孝期的缘故,兄长婚姻之事,最后不了了之。
而今为了她的婚约,又是往来奔波,一直没有为自己考量。
福祸相依。
入京后,虽说梅家悔婚,但好在有了王府的机缘,焉能不抓住了?
这兴许是他们这一房,从商贾转为官宦的唯一机会!
经由小妹这般开解,薛蝌也是想明白了。
他指尖轻叩案几,骤然抬首,目光坚定,正色道:“也好!就如妹妹所言。不过这梅家看不上咱家,咱家还看不上他呢。待将江南事处理了,母亲一同接来,先为妹妹另选一名良人就是!”
宝琴柳叶眉一蹙,道:“哥哥……”
观察到小妹要说些什么,薛蝌沉声道:“此事就这般定了,我的婚事且缓,妹妹未嫁,岂有为兄先娶之理?”
谈及未来的妹婿,他脑海里,不禁出现了那位贵人。
年龄上看,当同小妹最是合适,加之才华为人,足以配得上。但这位爷,贵为皇亲国戚,委实不敢妄想……
至于大明国子监的监生入学,一般在二月、八月,这两个月份里。
春季入学刚刚过去,距离秋季入学,尚有近半年时间,足够料理好家里一些事务。
此外,既然要选择于京里长住,那处别院自不能相赠了,只能让出一些利润,以示感谢。
而别院之修缮,加之神京店铺转让,这些具体过渡,尚需两月光景……
拿定主意后,兄妹二人又是一番合计。
三天后,薛蝌往侠门驻地,拜见了柳湘莲,并言明了个人决定。
却说薛蝌之事,传到朱仲安耳中时,恰是春闱榜单张贴这一天。
他正巧去了趟礼部,并同那张侍郎,确定了具体的加考流程。
回来得知情况后,便让小厮寻到了薛家兄妹住处,告诉了入国子监的相应手续与流程……
一晃到了三月下旬。
京师天气愈发炎热。
待殿试放榜之后,借用顺天府贡院,于报名的三百名落榜举人,进行了格物科考核。
终于三日后,录取了二十人,成为“技贡”,并于天工局内,开始正式的授课培训,兼顾“实习考核”!
至于军械工坊、火机研究所,早于三月中,就开始投入使用。
期间,一些实验等日常工作,则由端宁郡王长子朱仲然,主督负责。
朱仲安则主抓理论教导,及一些灵感设计……
每日往返城内外,于公务之外,料理着侠门、码头等事务,倒也充实。
适逢休沐,便是同冯紫英、史宗朝等友人,一道聚一聚,交谈一些朝堂要务。
到了四月初。
辽东传来军报,明军已先一步向鞑子发起进攻。战情一时胶着,只怕又是一场持久战。
一迈入孟夏中旬后,万寿节则是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