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铁血神兵

第62章 鏖战

三国之铁血神兵 羊身狼气 3869 2025-05-16 06:20

  建安四年深秋,宛城城头的战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浸染的血迹已化作暗褐色的斑痕。自刘琦率领五千精兵与文聘的三千部众会合驰援宛城以来,这座城池便陷入了曹操八万大军的重重围困。

  三个月的攻防战,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噩梦,将宛城军民拖入了残酷的绞杀之中。

  首月,曹操凭借兵力优势,发起了雷霆般的攻势。

  每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曹军的战鼓便轰然作响,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

  无数云梯如雨后春笋般架上城墙,手持盾牌的士兵如蚁群般密密麻麻地攀爬而上。

  刘琦、文聘和张绣三人亲自督战,他们手持兵器,穿梭在城头的各个角落。

  看到士兵们稍有退缩,便大声呵斥鼓舞士气;发现敌军攻势凶猛,立即调兵遣将进行抵御。

  城墙上,箭雨纷飞,石块如冰雹般砸落。

  荆州军的弓箭手们站在城头,弯弓搭箭,不断向敌军射击,箭矢破空之声与敌军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而曹军也不甘示弱,他们的强弩手藏在盾牌之后,向城头发射出一轮又一轮的利箭,不少荆州军士兵被射中,惨叫着倒在血泊之中。

  每当云梯快要被敌军占领时,刘琦便会挥舞着长剑,带领着精锐士兵冲上前去,与敌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刀剑相击的铿锵声、士兵们的怒吼声、受伤者的哀嚎声,在城头上此起彼伏,鲜血顺着城墙的缝隙不断流淌,将脚下的土地染成了暗红色。

  次月,曹操见强攻难以奏效,便改变策略,采用围困战术,企图断绝宛城的粮草供应,将城内军民活活饿死。

  宛城四周的道路被曹军严密把守,任何试图出城寻找粮草的队伍都遭到了无情的截杀。可曹操不知,刘琦早有防备,宛城之盟时便提前安排蒯越送了粮草进城。

  经此一策,城内粮食再支持三个月,问题也不大。

  刘琦总算松了口气,可看着士兵们日益消瘦的脸庞,深知士气问题亟待解决。

  他一方面组织士兵们在城内开垦荒地,种植一些简单的蔬菜,让军民有事可做,稳住人心;另一方面,对外仍做出缺粮的假象,派遣精锐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假装偷偷出城寻找粮草。

  这些小队常常遭遇曹军的埋伏,不少士兵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用行动让曹军坚信宛城缺粮,为宛城的长久坚守埋下伏笔。

  与此同时,外围的太史慈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利用夜晚的时间,派出小股骑兵对曹军营寨进行骚扰。这些士兵们如同鬼魅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曹营,点燃帐篷,斩杀哨兵,然后迅速撤离。

  曹军被搞得日夜不得安宁,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曹操愤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加强营寨的防守,但这也分散了他进攻宛城的兵力。

  转瞬之间,战事已步入第三个月,曹刘双方的攻防博弈亦随之攀升至白热化阶段。

  曹操急于速战速决,一举攻克宛城,为此不惜调遣投石车等重型攻城器械。

  那投石车高耸入云,宛如狰狞巨兽,粗壮的杠杆蓄势待发。

  随着曹军士兵齐声呐喊,操作机关,巨大的石块瞬间被弹射而出,恰似天外流星般呼啸着划过苍穹,裹挟着千钧之力,重重地撞击在宛城城墙上。

  刹那间,震耳欲聋的巨响连绵不绝,仿佛天崩地裂一般,回荡在整个战场上空。

  在这般猛烈的攻击之下,宛城那原本坚固的城墙已然千疮百孔,出现了多处触目惊心的裂缝与缺口。砖石飞溅,尘土弥漫,整座城池的防御体系岌岌可危,宛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刘琦见此情形,深知局势危急,容不得半分懈怠。

  他当机立断,紧急传令,迅速调集城内的工匠与百姓,组成一支临时的抢险大军。

  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人搬运泥土、石块和木材等抢修物资。百姓们则不辞辛劳,肩挑背扛,穿梭于城中街巷与城墙之间。

  他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劳作着,用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将泥土夯实,将石块堆砌,将木材牢牢地固定在缺口处。

  每一次挥动锄头,每一次传递物料,都饱含着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与守护的决心。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誓死守护着这座承载着无数人希望与梦想的城池。

  面对曹军的强大攻势,刘琦也想出了奇招。他命人收集了大量的桐油和干草,在城墙上设置了许多陷阱。当曹军再次发起进攻时,荆州军将点燃的桐油和干草推下城墙,瞬间,城下便燃起了熊熊大火,曹军士兵们被烧得鬼哭狼嚎,纷纷逃窜。

  曹操见状,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计可施。

  荆州城内,诸葛亮与一众文武大臣忧心忡忡。

  宛城已被曹操大军围困三月之久,城中局势危如累卵,刘琦的安危牵动着众人的心。

  帐中诸人议论纷纷,神色焦虑,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镇定,目光如炬,缓缓开口安抚众人:“诸位不必惊慌,刘琦将军与文聘、张绣二位将军素有谋略,又深得军民拥戴。宛城城高池深,粮草储备亦足,他们定能坚守。我等需稳定荆州后方,筹备物资,等待时机里应外合,解宛城之围。”

  众人听后,情绪渐渐平复,皆将期望寄托于诸葛亮身上。

  三个月的攻防战,让宛城内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刘琦、文聘和张绣带领着荆州军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次次击退了曹操的进攻,让这座孤城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下依然屹立不倒。

  刘琦身披染血的银甲,站在破损的雉堞旁,望着城外如潮水般的曹军营帐,眉头紧锁。自他率领五千精兵与文聘的三千部众会合驰援宛城以来,这座城池已在曹操八万大军的攻势下坚守了整整三个月,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将士们的血汗。

  此时,一名浑身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地跑来:“公子!张将军在西城门中箭,身受重伤!”刘琦心头一紧,转身便朝着西城门奔去。城墙上,厮杀声震天,箭矢如雨点般呼啸而过。只见张绣被几名亲兵护在中央,他的战袍早已被鲜血浸透,手中长枪却依然紧握着,奋力抵挡着曹军的进攻。

  “张将军!”刘琦大喊一声,挥剑砍翻两名逼近的敌兵,冲入战团。他将自己的披风撕下一块,迅速为张绣包扎伤口,“张将军,您且退下,这里交给我!”

  张绣看着刘琦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但仍咬牙道:“我还能战!”

  刘琦却不容置疑地说:“您为宛城拼杀至此,此刻就把后背交给我!”

  说罢,他手持长剑,带领士兵们发起反击,怒吼声在城墙间回荡:“荆州儿郎们,随我杀退曹贼!”

  经过一番苦战,曹军终于退去。刘琦顾不上擦拭脸上的血污和汗水,亲自将张绣背下城墙,送往军医处。一路上,张绣趴在刘琦背上,感受着他急促却沉稳的呼吸,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他在各方势力间周旋,见惯了虚情假意,而此刻刘琦的举动,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真诚。

  在临时搭建的军帐中,军医皱着眉头为张绣诊治:“将军箭伤入骨,又有多处刀伤,需静心调养,不可再动刀兵。”刘琦守在床边,眼神中满是关切:“张将军安心养伤,宛城有我在,绝不会让曹贼踏进一步!”

  此后的日子里,刘琦每日都会抽空前来探望张绣,亲自为他熬药、换药,与他畅谈天下局势。

  一日,刘琦坐在张绣床边,看着窗外纷飞的落叶,缓缓说道:“张将军,我深知您半生漂泊,历经磨难。如今荆州正值危难之际,若您愿意,我愿与您共守这片土地,给荆州百姓一个安宁的家园。您的勇猛与谋略,正是荆州所需要的。”

  张绣沉默良久,眼中泛起泪光:“公子,我张绣何德何能,能得您如此相待?从前我摇摆不定,如今……”他握紧刘琦的手,“我愿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城外,曹操得知张绣归降刘琦,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竖子不足与谋!刘琦这小子,倒是有些手段!”

  郭嘉在一旁轻摇羽扇:“主公勿恼,刘琦虽得张绣,但我军粮草充足,且宛城久攻不下,城内粮草将尽,只需再围些时日,必能破城。”

  曹操冷哼一声:“传令下去,加强攻势,务必在半月内拿下宛城!”

  宛城内,张绣的投效让刘琦心中大喜。

  他立即召集文聘、朱然等将领,同时也将贾诩请来一并商议:“曹贼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破僵局。”众人各抒己见,最终定下计策。三日后,当曹军再次发起进攻时,却发现城墙上防守的士兵寥寥无几。曹操疑心大起,却又按捺不住破城的欲望,下令全军出击。

  就在曹军踏入城门的瞬间,埋伏在两侧的荆州军突然杀出,喊杀声震天。刘琦一马当先,手中长剑寒光闪烁;张绣虽尚未痊愈,却也执意披挂上阵,长枪挥舞如电。

  曹操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却遭到了荆州军的穷追猛打。而刘磐也领着长沙攸县将士,并张泽、冯习、马芳领兵一万三千余,往宛城支援而来。这一战,曹军损失惨重,曹操不得不暂时后撤三十里安营扎寨。

  经此一役,刘琦在荆州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而张绣也彻底死心塌地地追随于他。

  宛城的将士们看着并肩而立的刘琦和张绣,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们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守住宛城,击退曹操的进犯,为荆州迎来胜利的曙光。而曹操,也终于开始正视这个曾经被他轻视的对手,一场更大的较量,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