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燕手机中提取到的通话记录与通讯记录,基本可以确定李燕是单身,她没有正在交往中的异性朋友,连经常交往的同性朋友也没有。
李燕似乎习惯于独来独往。根据李燕大学的室友回忆,李燕没什么交心的朋友,大家跟她都谈不上亲密。大家并没有有意孤立她,反而觉得是李燕在有意与人保持距离。
李燕的一名室友这样形容她:她就像是个礼貌的贝壳,对谁都漠不关心,更不想让别人关心自己。
这种将自己与其他人隔开的生活方式不能说有错,但肯定不算多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还是或多或少的和周围的人保持社交联系,但对于死者李燕而言,她并不觉得这是必要的生活组成部分,甚至主动与他人断绝深入联系的可能。
这是为何?这和照片中那个站在领奖台上欢呼雀跃的小女孩,简直是两个人!在李燕的成长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她变得如此孤僻......这可能对案件调查起不到什么帮助,但石晴雪想知道那名比自己小几岁的年轻姑娘究竟遭遇过什么。
下班后,石晴雪一如既往的主动留下加班,她的嗓子很疼,不敢再说话了,因此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查阅辽江市内过往发生的未被侦破的性侵案上。已经侦破的案子则是交由其他同事去查阅。
张白甘一到下班点人就跑了,多1分钟都没待。石晴雪也知道指望不上这位搭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经常与张白甘一起行动。尹千秋也有意让她来带动张白甘的工作积极性,只不过这点收效甚微。
石晴雪并不反感和这位不靠谱的同事结成搭档。刑警队的其他成员都比她年长得多,和几乎同龄的张白甘相处要更轻松自在些。
石晴雪清楚自己的性格较强势,面对年长的前辈可能会在言语和行动上引发对方的不满,但和张白甘一起行动就没这个顾虑。这人虽然好吃懒做,但胜在脾气足够好,说什么也不往心里去。
脸皮厚,即使张白甘的缺点,也算是优点了。
不再思考搭档的事,石晴雪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阅数据库中的资料上。这些未被侦破的性侵案的数量比她预想的要多。这些一般都被称为‘冷案’,宛如一块过期的肉被封存在冰箱的最深处,每隔几年被翻出来查看一番,之后又被放回原处,不知何时才能迎来真相大白的一天。
一份陈旧的卷宗,往往牵连到了一个或多个家庭,改变了几人、十几人、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命运。每次阅读这些未被侦破的陈年旧案中,冰冷的文字都会令石晴雪感到无言的痛苦。她也是一起未被侦破的凶杀案的被害人。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年幼的她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整个家。当她和母亲待在家中,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时,带着煮好的饺子去派出所慰问同事的父亲却死在了回家的路上,直到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上,石晴雪才得知父亲过世的消息,而一宿没睡的母亲似乎早有预料。
面对上门通知噩耗的父亲的同事,母亲淡然的仿佛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说了声‘辛苦了’,就将家门关上,随后走进了卧室。
石晴雪走到爸爸妈妈的卧室的门前,门锁了,她进不去,她将耳朵贴在门上门板,冰凉冰凉的门仿佛在咬着她的小脸。她听到了,屋内响起的是母亲压抑的哭声。
又一次回想起这一幕,石晴雪还是难以自控。她吸了一下鼻子,悄悄的看看周围忙碌的同事们,没人注意到她的异样。她抽出一张湿巾擦了擦脸颊,把眼角的泪水擦去。轻轻拍打着脸,石晴雪小声嘀咕道:“工作,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
接下来,她又看了三份未被侦破的性侵案件,一桩发生在8年前的案子引起了她的注意。这起案件发生在一座目前已经不常见的筒子楼内,这种楼算是半开放的,房间一间挨着一间,走廊和楼梯均是外露。
一名住在这种筒子楼的单身女子在租住的房子中遭遇性侵。受害人住在筒子楼的2楼,性侵犯是从窗户闯入受害人家中,将熟睡中的受害人绑住,随后实施了性侵。在性侵犯逃离案发现场后,受害人拼命用头去撞墙,成功引起了隔壁邻居的注意。
这起案件与发生在昨晚的强奸杀人案有诸多相似之处,凶手都是通过窗户进出案发现场。这起8年前的案件中,受害人同样遭到了枕头蒙脸。只不过受害人当时太过惊慌、恐惧,没怎么敢挣扎,因此凶手在对她实施侵犯后没有进一步加害,而是逃离了案发现场。
这起案件最终没能调查出个结果,在受害人的体内没能发现性侵犯的DNA——在作案过程中,侵犯者使用了安全套。
无论是在受害人的身上还是在案发现场的物品上,都没能采集到心情烦的生物检材,因此当年的调查人员怀疑这可能不是这名性侵犯第一次作案,他的犯罪手法相当娴熟,很可能之前就有过犯罪经验。
在对受害人的关系网进行过彻底的梳理后,没能找到具备作案嫌疑的人员。最终这起案件只能暂时封存。
更让石晴雪感到惊讶的是,她竟然在这起案件的卷宗资料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侯伟!
应该不是重名重姓吧?石晴雪盯着屏幕上显示的人名看,这起案件是辽江市龙山分局仙城派出所负责侦办调查的,难不成来龙山分局之前,侯伟就是在仙城派出所工作的?
思来想去,石晴雪拿起手机,她走出办公区,来到走廊尽头的窗户前吹风,给侯伟打去了电话。
通话很快就被接通,“喂,有什么事?”侯伟懒散的声音传出。
石晴雪语气冷淡的问:“有时间吗?问你个事。”
“咨询费一个小时二百五。给你个亲友价,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