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发展前景
半个月后,四川唐门。
“师兄,这次的任务不难吧?”
刚迈出沉肃的大堂,唐妙兴侧过脸,带着一丝不解望向身旁的唐高义。
光影从敞开的大门斜射进来,在他年轻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
他们刚从门长那里接到了任务,需即刻动身前往遥远的东北,铲除一个为东瀛效力的汉奸。
在他看来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算不得什么险途。
可不知为何唐高义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沉默得有些异常。
“不难。”
唐高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轻轻叹了口气,他忧虑的从来不是任务本身那点难度。
真正让他心绪不宁的,是近来愈发猖獗的东瀛动向,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收紧。
一月山海关失陷,边陲门户洞开,二月热河烽火燃遍,北疆再失屏障,三月承德陷落敌手,古都风雨飘摇。
如今东瀛的铁蹄更是得寸进尺,妄图突破长城天险,将利爪伸向整个华北平原。
他目光投向远方,仿佛能看见长城线上弥漫的硝烟,听见将士们浴血的嘶吼。
那些在长城浴血奋战的将士,还能支撑多久?那里是华北的咽喉,一旦失守,北平、天津便如失了甲胄的战士,再无险可守。
偏偏在这等存亡续绝之秋,国内的军阀们仍在为各自的蝇头小利明争暗斗,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想到那些为了阻挡东瀛、血洒黑土的东北义勇军,唐高义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数万忠魂的牺牲,前仆后继的血勇,在军阀的内耗与不作为面前,似乎正变得苍白而无力。
国难当头,本该万众一心共御外敌,可现实却是人心涣散,一盘散沙。
唐高义此刻深深体会到,这个时代的人们心中那份沉重的绝望,是何等真实而刺骨。
若非他来自后世,知晓东瀛终将战败的结局,恐怕自己也会在这无边的黑暗中心灰意冷,失去前行的勇气。
两人来到下山的隘口,劲风吹动衣袂,没有片刻耽搁,唐高义与唐妙兴身形展动,化作两道疾影,朝着东北方向急速奔袭而去。
他们都渴望尽快了结此行任务,好腾出时间,去应对各自心中那更为紧迫的事情。
连续数日的奔袭,他们终于抵达了川陕交界处的一个偏僻乡镇。
“师兄,我们还要在这里休息吗?”
唐妙兴的脚步缓了下来,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这个乡镇竟然有拿枪的人在街面上巡逻,与其他地方的散漫景象截然不同。
面对这种情况,唐妙兴不得不谨慎,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
“没错。”
唐高义略作思忖,目光扫过渐渐沉下来的天色,最终点了点头,强行赶路并非明智之选,不如在此休整一夜。
两人走进一家尚在营业的馆子,陈旧的木桌椅散发着油腻的气息。
唐高义熟稔地点了八菜一汤,这是他们惯常的分量。
随后他看似随意地与邻桌的食客攀谈,实则不动声色地打探着那些拿枪人的底细。
话语间信息渐渐清晰,那些拿枪巡逻的人是两个月前突然来到这里的。
那些人干净利落地打散了本地鱼肉乡里的保安团,随后便正式接管了这个乡镇的防务。
与那些只知争抢地盘、横征暴敛的军阀队伍截然不同。
那些人不仅不强行摊派税收,反而主动维持起了地方治安,使得镇子安宁了不少。
起初镇上的居民对这些陌生人充满了恐惧与不安,然而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与相处,大家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那些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甚至还会主动帮助一些生活困苦的穷人,这与从前那些作威作福的保安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师兄,你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唐妙兴听着邻桌的议论,脸上写满了惊奇,他低声向唐高义问道。
这对他而言,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事,在这个兵荒马乱、弱肉强食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不欺压百姓已是难得,怎会有人反过来帮助穷苦之人?
“是真的。”
唐高义的回答异常肯定,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意外,他的眼神深邃,心中早已了然。
他已经猜到了那些人的身份,没想到他们的力量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四川境内。
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在这偏远之地赢得民心,足见其手段之高明,组织之严密。
他几乎可以预见,用不了几年,这片土地,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将成为他们燎原星火的新根据地。
这种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的布局,着实令人钦佩,即便一时遭遇挫折,也有了卷土重来的根基与底气。
“……”
听唐高义说得如此笃定,唐妙兴虽然心中仍有疑惑,却也没有再追问。
恰好此时,店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香气扑鼻。
连日奔波的疲惫与饥饿感顿时涌上,他只觉胃口大开。
这几天的奔袭确实把他累得够呛,不过想到再过两天就能搭上前往北平的火车,他的心情又轻松了不少。
虽然火车无法直达东北腹地,但能在北平下车,已为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
到那时他们只需寻山路潜行,便能避开东瀛鬼子的封锁线,悄然进入东北境内,完成门长安排的任务。
“妙兴,不用急,这里绝对安全,我们慢慢吃。”
唐高义看着唐妙兴几乎将脸埋进碗里的样子,嘴角噙着一丝淡笑,语气平和地劝解道。
他的眼神扫过窗外偶尔走过的身影,带着一种了然于胸的笃定,他对那些人的纪律与作风有着绝对的信心。
他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泛着油光的红烧肉放入嘴中,咀嚼了几下后,唐高义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惊讶。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馆子,饭菜的味道竟是出乎意料地好。
怪不得刚才进门时,看到这不大的地方竟坐满了食客,原来是凭着这实打实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