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朱棣,朱元璋为我续命

第45章 真的是朱标转世?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身居高位,为朝廷出力,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朱高爔小小的年纪,能看出解缙的软肋,实属难得,但是朱元璋仍旧有些犯难。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让解缙跟着他父亲回老家时定下十年之约。

  “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解缙才华出众,朱元璋非常喜欢,曾跟他说“义则君臣,恩犹父子”。

  被皇帝当成亲儿子看待,解缙一下子就飘了,立马写了一篇洋洋洒洒万余字的文章,针砭时弊,并且归咎于“臣下之乏忠良”,不久,又写了《太平十策》上呈预览。

  解缙不仅为自己写奏疏,还仗着文采出众,帮别人写告状信。

  李善长死后,解缙帮工部郎中王国用起草奏疏为李善长鸣冤;又帮同僚夏长文起草奏疏,弹劾都御史袁泰,被袁泰怀恨在心。

  不仅如此,解缙到兵部索要皂隶,言语傲慢,被尚书沈溍告到御前。

  总而言之,解缙的表现简直像个初入职场的愣头青,不知不觉得罪了很多人,被群起而攻之,不少高官暗中憋足了劲要收拾他。

  眼看解缙在朝中待不下去了,朱元璋只好先把他打发回家,暂时避祸。

  朱元璋是有爱才之心的,让解缙回家,是为了保护他。

  磨磨性子,懂些人情世故后或许仍旧可用,朱元璋当初定下十年之约,其实是打算等朱标登基后再施恩启用。

  万万没想到朱标英年早逝。

  朱元璋想起朱标,不禁眼泪汪汪,饱含深情地望向朱高爔,他多希望,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朱标转世。

  朱高爔密切关注着朱元璋的神情变化,善解人意地问道:“爷爷是不是在为十年之约犯愁?”

  “当时说好了的,爷爷总不能说话不算数”,朱元璋摆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

  “爷爷,这个好办,解缙此次回京,只是被聘为吴王师,在吴王府居住,并不是在朝廷任职,算不得违约”。

  这是朱高爔事先想好的说辞。

  他已下定决心聘解缙为师,必然要全力争取。

  “吴王师?”朱元璋沉吟不语。

  “是啊,爷爷,就像方孝孺,他多次被举荐来京,爷爷认为还没到任用他的时候,让他暂时回乡,后来十一叔把他聘为世子师,解缙的情况跟他类似”,朱高爔道。

  话虽如此,解缙、方孝孺都是留给下一任君王用的,而不是当某位藩王的亲信。

  以解缙的才学,没了官场关系的困扰,若是他尽力辅佐,那吴王的势力岂不是要压过太孙?

  吴王的亲爹战斗力超群,他的铁杆兄弟有燉更是后起之秀,再加上本人聪慧绝伦,太孙日后如何驾驭?

  朱元璋陷入沉思之中。

  藩王势大,必然为以后埋下祸端。

  可万一高爔真的是标儿转世……

  要不,把宗泐召进宫,再问问。

  在京师聚宝门外的凤山,坐落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寺庙——天界寺。

  为管理天下僧寺,礼部下设僧录司,而僧录司设在天界寺。

  当前掌管僧录司的高僧是左善世宗泐。

  云雾飘渺中,宗泐正在煮茶宴客。

  他对面的客人三角眼,形如病虎。

  此人正是朱棣后来的黑衣宰相道衍。

  宗泐和道衍是多年好友。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挑选高僧跟着诸藩去封地诵经祈福,道衍便是宗泐推荐的。

  “法师也相信转世之说?”宗泐将刚煮沸的茶汤缓缓倒入杯中。

  “要不然怎会如何巧合?”道衍端起茶杯,嗅了嗅清新的茶香。

  “也许,只是巧合而已”,宗泐往水壶中续上水。

  “你当时跟圣上可不是这么说地”,道衍啜饮了一小口茶,慢慢品味。

  宗泐把细细的长勺重重地放在茶桌下,满脸愠色,“居心叵测”。

  “是天命所归”,道衍慢悠悠放下茶杯,“大师相信袁珙吗?”

  “他看过了?”宗泐眼神中略带惊异。

  道衍微微点头。

  宗泐迟疑了片刻,断然回绝道:“我不能答应你”。

  “大师不用急着回复,也许见到人,就会改变主意”,道衍神情平静,丝毫不恼。

  宗泐嗤之以鼻,他不相信一个四岁的娃能有多神奇。

  数日后,朱元璋在大队甲士的护卫下,来到天界寺。

  “爷爷,坐软轿上去吧,孙儿担心爷爷身体吃不消”,朱高爔望着通往佛殿的八百余级阶梯,孝心十足地劝道。

  “你小子要是怕累,就让侍卫抱你上去,爷爷身子骨好着呢,不用瞎担心”,朱元璋根本不服老。

  “爷爷,我跟爷爷一起走上去”,朱高爔边说边担心,自己的小身板会不会报废在这里。

  朱元璋不再吭声,领着朱高爔径直上石阶。

  走走停停,能量一次又一次耗尽,幸亏朱高爔带了足够多的零食,红薯条,大枣,核桃,栗子,松子……

  累了,就停下来吃东西,补充体力。

  宗泐闻讯,立即沿着青石小径下山相迎。

  “陛下,老臣罪该万死,劳动陛下亲临”,宗泐歉意满满。

  “咱带着孙儿了来诚心礼佛,只是顺便去看你”,朱元璋安慰道。

  “大师不必自责,我跟祖父来寺里上香祈愿,不是大师的罪过”,朱高爔开解道。

  虽然朱元璋矢口否认,但宗泐心里清楚得很,这祖孙二人为何而来。

  他谦恭谨慎地跟在后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同时悄悄打量着传说中的神童。

  好不容易到了山上,朱高爔虽然快累趴了,但仍在勉力强撑,尽量维持端正的坐姿,紧靠着椅背,适度放松。

  朱元璋也累得不轻,在鸟语花香中闭目养神。

  宗泐坐在一旁安静地煮茶,除了沸水咕噜的声响,再无其他杂音。

  万一老皇帝问起,他当如何回答?

  转世之说,只是当时情急之下安慰老皇帝的说法,当不得真。

  这位年幼的吴王就算再聪慧,也不一定就是太子朱标转世。

  可是万一改口,老皇帝雷霆震怒,会不会追究他的欺君之罪?

  还是将错就错,绝不改口?

  道衍可不是佛门的虔诚信徒,他的志向,宗泐看得一清二楚,他想帮燕王上位。

  现在,道衍现在突然改主意了,要扶燕王的儿子当储君。

  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道衍,到底应该帮他,还是揭发他?

  宗泐内心纠结至极,左右为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